对人体皮肤微循环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Microcirculation of human body as we knowing(a lecture)
出处
《皮肤病与性病》
2006年第2期20-21,共2页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参考文献4
1 瞿锐,刘久波,唐吉云.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J] .中国微循环,2004,8(2):109-110. 被引量:16
2 柏树令,李吉.国人皮肤微血管的三维构筑及其规律性[J] .微循环学杂志,1995,5(1):12-14. 被引量:6
3 曾昭炜.人体皮肤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应用(上)[J] .微循环学杂志,1996,6(1):50-52. 被引量:1
4 李利,S.MAC MARY,J.M.St HILLIER,A.DEGOUY,T.GHARBI,O.de LACHARRIERE,Ph.HUMBERT.不同年龄和部位女性皮肤微循环变化[J] .中国微循环,2004,8(1):43-4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11
1 柏树令,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四)[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2(2):10-13. 被引量:2
2 柏树令,宋智敏,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七)[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4(3):18-21. 被引量:1
3 李恒 路永红 陈前明 等.斑秃患者血清内皮索测定.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1):50-51. 被引量:1
4 Cipriani R, Procidano M, Saltarin P. Haemorrheological parameters in alopecia areata [J]. Folia Haematol Leis. 1995,112(6): 859. 被引量:1
5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第2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08. 被引量:4
6 倪剑,孙益年.斑秃病人甲皱和头部皮肤微循环观察与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5):305-306. 被引量:20
7 柏树令,李吉.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二)[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0(3):47-48. 被引量:6
8 严义坪,安贵源,张炳常.人体皮肤微血管年龄变化的图象分析[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0,12(1):9-12. 被引量:3
9 陈炜,刘维达.斑秃病因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1):16-19. 被引量:48
10 曲晓义,张国平,金惠铭,焦东海,高雅萍.金多靶对肥胖病人皮肤微循环与脂肪组织的影响[J] .中国微循环,2001,5(1):44-4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6
1 徐倩,施伟民,沈亮亮.斑秃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微循环障碍临床56例[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2):65-67. 被引量:12
2 王军,柏树令,王顺,李吉,王伟.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实验形态学研究(九)[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2):8-12. 被引量:3
3 高嵩,程新德,赵天兰.猪背部窄蒂随意型皮瓣的实验研究[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4):286-288. 被引量:18
4 郭晓洁,郭延林.从“源”、“流”论治脱发[J] .河南中医,2009,29(6):544-545. 被引量:7
5 曹昌斧,刘玉才.活血生发酊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5):27-28. 被引量:5
6 李晓光,方勇.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机制和过程[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0,26(6):477-480. 被引量:14
7 邓翠荣,尹刚,吴春艳.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4):249-249. 被引量:7
8 邓翠荣,黎玉宣,肖汉文,文思泉,宋飞,陈红路.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新中医,2011,43(9):76-77. 被引量:13
9 巴桑拉姆(综述),王继华(审校),刘传君(审校).减张缝合在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455-1457. 被引量:6
10 陈红路,邓翠荣,宋飞,张鹏,文思泉.壮医药线点灸对不同中医证型斑秃患者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4):253-25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3
1 Inez N1James PH.The efficacy of upper a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using bedside ultrasound and microintroducer technique[J].J Infus Nurs,2008,31(3):165-176. 被引量:1
2 田庆,严云丽,左杰.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11):56-57. 被引量:22
3 钱薇,吴金凤,言克莉.经B超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术两种扩皮方法的比较[J] .护理学报,2012,19(14):60-62. 被引量:15
4 曾龙英,黄婕.气管切开拔管后应用纳米银离子创伤贴的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6):132-133. 被引量:4
5 杨丽春,唐晓,罗晓茂,陈海涛.高频彩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1):100-101. 被引量:8
6 郑小凤,吴雪梅,龚正荣.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2种不同切皮方法临床效果比较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31-32. 被引量:9
7 路强强,石新卫,胡浩,周军辉,崔新爱.中华七叶树种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2016,31(6):651-654. 被引量:6
8 王欢,盘瑶.化妆品功效评价(Ⅴ)——舒缓功效宣称的科学支持[J] .日用化学工业,2018,48(5):247-254. 被引量:37
9 程春泉,徐佳洁,杨晓蕾,吴田田.激光联合表皮营养液及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7,26(9):61-64. 被引量:5
10 刘印康,张根生,黄国忠,陈济宽,张红城.利用HDF和HUVEC细胞模型评价4种蜂毒体外抗衰老及其抗炎的功效研究[J] .日用化学工业,2019,49(10):668-67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2
1 曾丽,刘宇,王佳,罗江山,温贤秀.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两种扩皮方式行中心静脉置管出血量的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145-146. 被引量:8
2 周菲,黄芳,邢婷婷,王新亮,卢伊娜.七叶树提取物修护功效研究[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24,47(8):53-57.
二级引证文献8
1 段昌琴.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置管中的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74-76. 被引量:8
2 薛登梅,詹宇,谭光秀,吴瑛.体位干预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80-181. 被引量:3
3 周婵.PICC反复渗液1例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156-1157. 被引量:1
4 李爱敏,张莹,孙巧枝,郝晓莉,史小丽.不同切口方法对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后减少渗液的效果观察[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7,30(1):49-51. 被引量:11
5 陈雪梅,张慧.创新扩皮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132-133. 被引量:6
6 居晨霞,庄美华,王晓雯,潘雪芬.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控制PICC扩皮出血的效果评价[J] .天津医药,2018,46(10):1063-1066. 被引量:5
7 胡春苗.超导下PICC置管应用纵切口扩皮术后渗液情况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54-55. 被引量:2
8 张云,张纯.改良赛丁格行PICC置管术中扩皮方法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2):9-11. 被引量:11
1 冯景民,孙丹桂,等.对尿动力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几点认识[J] .山西医学教育,2002(5):36-38.
2 赵珏,高秀来.关于成人教育解剖教学的几点认识[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A01):52-52.
3 乔欣宇,左伋.关于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几点认识[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2):72-72. 被引量:1
4 沈羡云,余耀荣,董颀,胡素伟.不同程度急性缺氧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1999,9(2):17-19. 被引量:4
5 曾昭炜.人体皮肤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应用(上)[J] .微循环学杂志,1996,6(1):50-52. 被引量:1
6 江键,王振中,宋诚荣,钟纪根,张亚霏.驻极体改善小鼠皮肤微循环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3,10(1):1-5. 被引量:9
7 马丽亚,季晓辉.对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J]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2,0(8):3451-3451. 被引量:1
8 刘建国.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5,15(2):91-93. 被引量:6
9 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J] .中国人体科学,1991,1(2):52-57. 被引量:3
10 钱冠清.微循环研究的进展[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0,6(5):404-40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