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求东亚的地区主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区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国际政治发展的潮流,东亚地区主义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亚地区主义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而东亚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其在区域内的合作有着自身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东亚国家应转变观念,寻求国家利益和区域利益的结合点,培育东亚意识。
作者
安庆峰
机构地区
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地区主义
东亚
东盟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1]马孆.地区主义与发展中国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2
肖欢容著..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07.
3
苏浩.
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J]
.外交学院学报,2003(1):28-35.
被引量:18
4
何方.
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中国[J]
.现代国际关系,1997(4):13-17.
被引量:7
5
陈超.
试析东亚的区域主义[J]
.国际观察,2002(6):55-59.
被引量:1
6
张锡镇.
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有关各方的态度和立场[J]
.东南亚研究,2001(5):34-40.
被引量:10
7
[7]陈玉刚.国家与超国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8
涂荣娟.
浅析东亚一体化的动因[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62-65.
被引量:1
9
孙晓青.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J]
.现代国际关系,2002(5):20-25.
被引量:6
10
[10][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何方.
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中国[J]
.现代国际关系,1997(4):13-17.
被引量:7
2
朱锋.
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1997(9):42-47.
被引量:26
3
张锡镇.
东南亚在日本经济发展和对外战略中的地位[J]
.当代亚太,1994(2):48-53.
被引量:5
4
赵爱国.
东盟内部的离心力与向心力——东盟各国国家利益冲突与协调分析[J]
.国际论坛,2001,3(6):28-33.
被引量:8
5
俞新天.
21世纪初东亚合作问题[J]
.当代亚太,2003(10):3-9.
被引量:4
6
张锡镇.
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有关各方的态度和立场[J]
.东南亚研究,2001(5):34-40.
被引量:10
7
孙晓青.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J]
.现代国际关系,2002(5):20-25.
被引量:6
8
安庆峰.
探求东亚的地区主义[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85-187.
被引量:1
9
杜方利.
增速仍为全球之冠的东亚经济[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2):66-67.
被引量:1
10
人民日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亲切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并与他们座谈.2001.08.08,第一版(要闻).
被引量:94
共引文献
35
1
刘华.
评小泉的东亚地区合作构想[J]
.南洋问题研究,2002(3):70-75.
2
张红.
从东盟到亚盟:可能性及现实性[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51-54.
3
宋伟.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
.黑河学刊,2004(3):22-24.
被引量:3
4
李长军,韦成功.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区域政治生态问题探讨与中国的对策[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261-263.
5
宣烨.
论淮南市发展区域经济合作[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5):59-62.
6
杨晓龙.
东亚区域主义与中国周边外交[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12.
7
蒋立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44-46.
8
姚艺.
东盟与东亚区域一体化[J]
.法制与社会,2008(19).
被引量:2
9
张涛华.
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J]
.理论月刊,2006(10):129-131.
被引量:2
10
邵忍丽.
中日合作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J]
.生产力研究,2006(10):144-1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何方.
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中国[J]
.现代国际关系,1997(4):13-17.
被引量:7
2
朱锋.
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1997(9):42-47.
被引量:26
3
赵爱国.
东盟内部的离心力与向心力——东盟各国国家利益冲突与协调分析[J]
.国际论坛,2001,3(6):28-33.
被引量:8
4
张锡镇.
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有关各方的态度和立场[J]
.东南亚研究,2001(5):34-40.
被引量:10
5
孙晓青.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意义[J]
.现代国际关系,2002(5):20-25.
被引量:6
6
吴心伯.
东北亚的抉择: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J]
.国际经济评论,2001(5):20-24.
被引量:7
7
朱景鹏.
区域主义理论基础与相关学说[J]
.国际政治研究,2000,21(1):52-5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陈超.
试析东亚的区域主义[J]
.国际观察,2002(6):55-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安庆峰.
探求东亚的地区主义[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85-187.
被引量:1
1
周玉渊.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J]
.东南亚研究,2007(5):27-31.
被引量:5
2
黄云静.
区域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协调——东盟30年合作关系回顾与展望[J]
.现代国际关系,1997(8):25-29.
被引量:9
3
伍绍昆,杨先容,姚茂峚.
边界安宁 须有“人和”[J]
.中国民族,1990,0(7):33-33.
4
李甦平.
主体意识在韩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J]
.当代韩国,2000(10):21-25.
5
黄一玲.
日本“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发展历程及其挑战[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2):67-69.
6
王扩建.
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2):36-39.
被引量:9
7
渠立志.
大东盟的发展前景[J]
.国际展望,1999(13):16-17.
8
俞新天.
民族、宗教和文化:东亚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因素[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2):45-49.
被引量:8
9
赵穗生.
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再平衡与中美关系[J]
.美国问题研究,2013(1):1-17.
被引量:4
10
改善公共治理结构需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J]
.农村工作通讯,2007(5):48-48.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