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谐社会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谐社会的提出,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探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研究和论述。本文尝试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构建途径等主要问题进行粗略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
作者
冯静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研究
综速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32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3
1
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90.
2
赵革.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需着重解决的四个问题[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2):47-48.
被引量:4
3
严书翰.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J]
.金融信息参考,2005(2):10-10.
被引量:12
4
青连斌.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几个着力点[J]
.科学社会主义,2004(5):8-9.
被引量:45
5
萧灼基.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2005.
被引量:2
6
郑杭生.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J]
.江苏社会科学,2005(5):1-5.
被引量:45
7
邹明洪.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25-27.
被引量:16
8
梁丽萍.
走向现代的和谐社会——访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1):4-8.
被引量:59
9
张晓东.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J]
.江海学刊,2005(4):41-44.
被引量:8
10
侯海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分析[J]
.理论前沿,2005(4):19-2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庄礼伟.
人的价值至上,人的权利至上[J]
.南风窗,2003(12S):5-5.
被引量:4
2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4年4月5日.
被引量:65
3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9.
被引量:16
4
梯利·伍德.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76.
被引量:2
5
帕森斯.社会系统与进化的行动理论[M].纽约,1997.36.
被引量:1
6
.《孟子·尽心下》[M].,..
被引量:26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被引量:97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被引量:290
9
.《荀子·王制》[M].,..
被引量:19
10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2004,3,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332
1
冯仕政.
社会治理与公共生活:从连结到团结[J]
.社会学研究,2021(1):1-22.
被引量:147
2
徐厚珍,余呈先.
论和谐社会构建——基于农民工管理的视角[J]
.湖南农机,2007(3):21-22.
3
周艳何.
试论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诉讼支持业务[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08-111.
4
余少谦.
和谐社会内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多学科、多指标视角[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20-24.
被引量:1
5
韦良.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意义[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6(17):35-39.
被引量:1
6
杨向明.
经济学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探索[J]
.科技资讯,2006,4(35):136-136.
7
郭书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112-113.
被引量:8
8
郭柏林.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J]
.农业考古,2005(5):89-92.
9
张淑芳,陈书笋.
论私有财产权在我国宪法中的重新定位——兼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8(6):14-17.
10
陈嵩莉.
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116-11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41
1
舒天斌,张云梅.
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的综述[J]
.理论界,2005(S1):61-62.
被引量:1
2
王爱民,樊胜岳,刘加林,缪磊磊.
人地关系的理论透视[J]
.人文地理,1999,14(2):43-47.
被引量:33
3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10-19.
被引量:28
4
叶岱夫.
从悖论浅议人地关系中的人性内涵[J]
.人文地理,2005,20(2):124-128.
被引量:8
5
谢嘉梁,胡祖凤浙江大学法学院,陈明.
学术界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J]
.天府新论,2005(4):82-87.
被引量:8
6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5.
被引量:23
7
康晓强,唐莲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聚焦[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7):54-57.
被引量:3
8
王天华.
社会文化进化与“新型人地关系”模因的选择[J]
.理论探讨,2005(4):168-170.
被引量:3
9
杨安华.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65-170.
被引量:8
10
陈明凡,宋衍涛.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
.探索,2005(4):13-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明庆忠.
人地关系和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种地理学的视角[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6):114-121.
被引量:17
2
王汉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主要研究观点综述[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2):5-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张祖群.
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形势与危机路径分析[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1):45-50.
被引量:1
2
明庆忠.
山地人地关系协调优化的系统性基础研究——山地高梯度效应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2):4-10.
被引量:11
3
肖平,明庆忠.
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3):36-42.
被引量:3
4
李剑林.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4):5-9.
5
毛玉平,李茂仙,李志祥.
水库及其地震安全的地理学意义初探[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5):34-39.
6
陈锡才,杨继刚,李永平,何文圆,李辉,单志佳,何沅锡,周兵.
云南省资源本底和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初步研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71-75.
被引量:1
7
向云波,王圣云,彭秀芬.
大城市人地关系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5):50-56.
被引量:2
8
石婷婷.
粮食安全与政府土地政策的调整[J]
.浙江学刊,2010(3):196-200.
被引量:1
9
王成超.
基于人文视角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机理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2):12-18.
被引量:3
10
葛绪广.
基于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50-52.
被引量:1
1
王世见.
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
.真情,2021(3):192-192.
2
殷昆立.
从深度思考角度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途径[J]
.华夏教师,2021(13):79-80.
3
陈潞娟.
“管育并重”模式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2021(17):49-49.
4
祁萍萍.
新时代语境下审美理想构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
.戏剧之家,2021(22):122-123.
被引量:2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