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5,共7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共引文献13
-
1罗振亚.在热闹与沉寂中蓄势——新世纪诗坛印象[J].诗探索,2010(5):6-15. 被引量:5
-
2龚渤.透过长满“爬山虎”的围墙——浅析新世纪大学生诗歌对“打工族”的关注[J].文艺争鸣,2006(1):81-85.
-
3季明刚.喧哗背后的沉寂与焦虑——论世纪之交以来的新诗境遇[J].当代文坛,2006(4):63-65.
-
4朱再枝.立足传统 反思当下——对当下诗歌“怪异”现象之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7):52-54.
-
5罗振亚.喧嚣背后的沉寂与生长:新世纪诗坛印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46-51. 被引量:5
-
6贺仲明,杨荣.回归故事的魅力——从《秦淮世家》论庞瑞垠的小说创作[J].小说评论,2008(5):94-99. 被引量:1
-
7袁瑛.打工诗歌为打工者立言——试论打工诗歌的精神内涵[J].考试周刊,2009(14):31-32.
-
8乔琦.近二十年中国新诗的精神生态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32(5):157-160.
-
9焦仕刚.新媒介环境下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发展概述——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媒介化传播研究之一[J].山花(下半月),2012(4):151-152. 被引量:3
-
10胡苏珍.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策略[J].浙江学刊,2013(3):106-113.
同被引文献9
-
1何其芳.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问题——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七日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J].文学评论,1961(5):66-87. 被引量:50
-
2王锋.全球化的挑战与民族文化的应答——当代回族文化的走向: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J].西北民族研究,2004(3):196-201. 被引量:4
-
3杨怀中.回回民族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J].回族研究,2006(1):8-12. 被引量:6
-
4沙叶新.我的回族文化基因[J].回族研究,2006(4):69-72. 被引量:4
-
5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文艺理论学习资料[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594. 被引量:1
-
6萨仁图娅.暮色渐蓝[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118. 被引量:1
-
7徐其超.回到何其芳——少数民族文学界定标准之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2):81-87. 被引量:2
-
8马梅萍.从民族到宗教:新中国的回族文学研究——以涉及宗教文学研究的成果为中心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1):86-96. 被引量:5
-
9岑光.回族文学刍议——对于回族文学范围的看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3(1):1-7. 被引量:2
-
1杨建军.新世纪回族诗歌的发展概况[J].民族文学,2006,0(7):120-126. 被引量:2
-
2王武军.宁夏回族诗歌: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诗意碰撞[J].朔方,2014,0(S1):76-84.
-
3流浪的星星[J].书城,2010(4):37-37. 被引量:1
-
4杨力.欲望是一口井[J].时代青年(悦读),2008,0(6):46-47.
-
5小一.小大人[J].故事大王,2012(9):51-51.
-
6张艳梅.质疑与重建[J].当代小说,2012(5):72-80. 被引量:1
-
7齐琰君.全球化与中国文学经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30-330.
-
8李萍.一个远离英雄的年代——20世纪90年代初中篇小说精神流向及其思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4):38-41.
-
9鬼脚七.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J].意林(原创版),2016,0(9):41-41.
-
10小引.张执浩:一首诗能干什么[J].红岩,2012(3):56-5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