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唐代南方畲田耕作技术的再考察 被引量:1

Swidden in T'ang(618-907)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有两个因素导致了唐代南方山区居民的增加:逃户与北人南迁事件。唐前期,地主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及官府赋役的逐渐加重,均田制下的小农纷纷破产。尽管破产农民可以通过租佃土地或佣力谋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选择了逃亡,逃户问题遂成为唐代官府的一大难题。据冻国栋先生的研究,逃户的白热化是在高宗、武后以至玄宗时期,其基本流向是进入官府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山区,主要流往江南、山南、剑南乃至岭南一带,他们是唐代山区、丘陵地带及其它后进地区经济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最典型的逃户例子莫过于武后时陈子昂所指出的剑南道东部的山林中,“今诸州逃走户有三万余,在蓬、渠、果、合、遂等州山林之中。不属州县”。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北人纷纷南迁进入长江流域。导致南方本就紧张的土地供应更形剧烈,而南迁北人所能娴熟应用的谋生技术是早地农耕技术,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寻找旱地的高潮。山区居民的增加。畲耕农业技术遂被规模性地在山区应用。唐人的诗文忠实地记下了这一历程。 leavers and refugees are the body of swidden agriculture practitioner. Using tools such as dentiform harrow, frame-saw, and pecker, they undertake intensive cultivation, but cultivating plants is not their main work.
作者 周尚兵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5-149,155,共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200560002)资助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0404)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5

  • 1冻国栋著..唐代人口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490.
  • 2《全唐文》卷22,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2133页. 被引量:1
  • 3[日]大泽正昭.《唐宋变革期农业社会史研究》[M].汲古书院,1996年.第236-249页. 被引量:2
  • 4大泽正昭,亿里.论唐宋时代的烧田(畬田)农业[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2):223-249. 被引量:11
  • 5《全唐诗》卷439,白居易.《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因寄此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第4885页. 被引量:1
  • 6曾雄生.《唐朱时期的畲田与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http://www.agri-history.net/scholars/zxs/santak.htm. 被引量:1
  • 7(后魏)贾思勰著,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 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987.
  • 8唐·韩鄂撰,缪愉校释.《四时纂要校释》,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第173页. 被引量:1
  • 9严如煜.《三省山内风土杂识》,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11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22页. 被引量:1
  • 10《全唐诗》卷653,方干《山中寄吴十韵》,第7497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53

共引文献86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