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3,共5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145
-
1孙郁.知识碎片里的叙述语态——《应物兄》片议[J].中国文学批评,2021(2):4-11. 被引量:3
-
2孙郁.汪曾祺的语言之风[J].新文学史料,2020,0(1):13-19. 被引量:7
-
3吴子林.“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气’”——童庆炳述学文体思想阐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166-178. 被引量:1
-
4贾平凹.高兴[J].当代,2007(5):4-157. 被引量:27
-
5李继峰.文学朝圣的呼告和苦旅——论贾平凹审美气质的二重性及文学道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65-75. 被引量:3
-
6曾军.贾平凹与九十年代长篇小说[J].小说评论,1998(5):41-45. 被引量:1
-
7张志忠.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1999(5):50-57. 被引量:18
-
8谢有顺.贾平凹的实与虚[J].当代作家评论,1999(2):18-22. 被引量:14
-
9钱理群.有意味的参照——读孙郁:《鲁迅与周作人》[J].鲁迅研究月刊,1998(3):63-66. 被引量:7
-
10孟繁华.面对今日中国的关怀与忧患──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土门》[J].当代作家评论,1997(1):14-17.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14
-
1杨俊国.“日暮乡关何处是?”——读贾平凹的《秦腔》兼与福克纳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62-65.
-
2徐兆寿.西部生态与西部文学的几种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26-32. 被引量:7
-
3毛琦.艰难的探索 心灵的挣扎——论贾平凹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流变[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4):70-74.
-
4程德培.镜灯天地水火 贾平凹《带灯》及其他[J].上海文化,2013(3):4-22. 被引量:6
-
5张博实.以“中国之心”诠释当代中国经验——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创作研究述评[J].当代作家评论,2013(3):70-81. 被引量:1
-
6林建法,李桂玲.《当代作家评论》视阈中的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2013(3):82-99. 被引量:2
-
7程华.贾平凹与商洛文化[J].商洛学院学报,2016,30(1):1-6. 被引量:8
-
8曹霞.乡土中国的文化遗魅——论贾平凹的乡土书写[J].中国文学批评,2017(2):21-30. 被引量:2
-
9郝洁如.隐藏的民间秘史——贾平凹《山本》解读[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0(9):138-140.
-
10张学昕,贺与诤.简洁而浩瀚的“商州美学”——贾平凹短篇小说阅读札记[J].当代文坛,2020(2):104-10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0
-
1周珉佳.作为索引的感性影像: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对作家血地根性的聚焦方式[J].华夏文化论坛,2020(2):253-259.
-
2王贵禄.论新生代西部作家的精神结构与历史境遇[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2):52-60.
-
3沈维琼.新世纪新疆汉语文学文化资源和主题精神[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6):116-120.
-
4何鲜贵.西部生态小说创作的继承与超越[J].甘肃高师学报,2013,18(6):15-18.
-
5张欢.试论贾平凹乡土小说评论的批评基础建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30(2):70-72.
-
6龚敏律.游移的主题,割裂的文本——评《带灯》兼与几位批评家商榷[J].文艺争鸣,2014(5):21-27. 被引量:2
-
7刘火.带灯论——兼论贾平凹的乡村政治观[J].当代文坛,2014(6):52-58. 被引量:1
-
8何鲜贵.西部生态文学中生态意识的传播[J].甘肃高师学报,2014,19(6):25-28.
-
9高春民.贾平凹小说的精神生态解析[J].小说评论,2015(6):75-81. 被引量:4
-
10程华.“废都”的神幻象征及其知识分子之死[J].商洛学院学报,2017,31(1):1-5. 被引量:1
-
1大悲法师,申宇红.起心动念[J].赤子,2010(1):71-71.
-
2王导.广州人眼中的西藏[J].西藏旅游,2000,0(Z1):104-109.
-
3张一玮.论梦的思维方式在文学创作中的呈现[J].廊坊师专学报,1999(3):49-54.
-
4孙郁.废名的读诗法[J].诗刊,2009(7):51-52.
-
5朱存明.内觉与灵感[J].文艺理论研究,1994(4):51-55. 被引量:1
-
6姚友贤.浅析鲁迅小说中夜色描写的美学特征[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2):218-219.
-
7张一玮.梦的心理过程与文学创作心理过程比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22(1):1-5.
-
8王苏君.论体验与传达[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2):96-100. 被引量:1
-
9石天河.沉郁与奔突的诗风——读王志杰《深秋的石榴花》[J].诗刊,1992(2):55-56.
-
10陈仲义.大陆后现代诗歌的生存体验[J].福建文学,1994,0(6):6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