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质疑——谈汉字的评价和前途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1892年福建人卢戆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阶》算起,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本书的自序说:“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之下之字之至难者。”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汉字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这项社会实践的前提。1919年的五四运动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从此中国人结束了口说的言语和笔写的言语被打成两截的历史。这两大语文运动以后,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总的趋势是前进——在激烈的争议和重重的阻力中前进。截止20世纪70年代末,汉字改革是政府高层、知识阶层、工农大众的共识——当然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没能得到发表;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识阶层对汉字改革的不同意见逐渐发表出来,并且逐渐占据上风。按照行文风格,否定汉字改革的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贴政治“标签”为主——把自己否定汉字改革的主张说成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汉字改革乃至于《汉语拼音方案》一会儿说成是“全盘西化”、“崇洋媚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反映,一会儿说成“极左路线”的产物,言辞激烈。另一种是以学术讨论为主,基调比较平和。《现代语文》2005年第8期发表的梁永国先生的《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属于后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梁文发表以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不少学者认为此文并不“科学”,写出一组商榷文章。本人接受《现代语文》杂志社委托,主持这个讨论栏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2005年10月4日给本人回信说:“批评文章要写得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说理简明,循循善诱,寓纠偏与科普之中。”这是我们这次讨论的指导思想。技术上的要求是每篇文章选准角度,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必面面俱到;篇幅一般控制在4000字以内;word文本,A4页面,44行×40字;注释以文中括�
作者 苏培成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