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0,共3页
同被引文献36
-
1文正邦,胡正明.西部大开发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探究(上)[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7-12. 被引量:4
-
2文正邦,胡正明.西部大开发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探究(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3):3-7. 被引量:1
-
3杨经德.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对西部大开发的现实意义[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1-63. 被引量:1
-
4黄伟,张梅.论西部开发立法与民族自治地方落实财政自治权的衔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49-53. 被引量:3
-
5庄万禄,陶亚舒,段晓慧.民族区域自治法与四川民族地区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55-61. 被引量:7
-
6马玉祥.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意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105-109. 被引量:3
-
7赵兴宏.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环境建设[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418-423. 被引量:3
-
8彭真怀主编,中国西部大开发年度报告课题组,华夏论衡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大开发年度报告[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9红梅.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0(02). 被引量:1
-
10段晓红.从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反思民族地区财税政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7):142-14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7
-
1王杰,王允武.2010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综述[J].民族学刊,2011,2(2):32-47.
-
2陈发扬,吴洁.试论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非制度因素挑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9-14.
-
3叶缤.对西部大开发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2(1):63-65. 被引量:1
-
4季晨.我国民族旅游产业的经济法分析[J].北方经贸,2017(6):146-148.
-
5李莉.促进我国民族经济法发展的若干建议[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0):80-81.
-
6郭剑平,邵彭兵.新时代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诠释与价值取向[J].湖南社会科学,2021(5):106-114. 被引量:2
-
7王连,周之浩,杜蔓云,刘昱瑾.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3):75-89. 被引量:9
-
1西部大开发有关资料[J].中国人大,2000(Z1):79-80.
-
2徐铁.从“非均衡”到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的变迁[J].宏观经济管理,2008(11):46-48. 被引量:3
-
3区域协调发展[J].学习与研究,2006(4):29-29.
-
4彭功军,杨春贵.对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12):4-6.
-
5董辅礽.“西部开发此其时也”[J].今日中国,2000,49(4):8-11.
-
6西部大开发[J].中国民族,2008(11):33-33.
-
7杨瑞武.山西“东西”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3):21-27.
-
8于亚彬.试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0(6):4-5.
-
9雷煦,杨剑.西部大开发切入点的方法论探讨[J].市场经济研究,2002(1):18-19.
-
10于纪豹.迎接西部大开发 争取乌鲁木齐市大发展[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2(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