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1
-
1包心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文史哲,2006(1):150-152. 被引量:7
-
2郑忆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1):41-45. 被引量:8
-
3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理论参考,2006(2):4-7. 被引量:13
-
4薛德震.“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J].理论参考,2006(2):9-9. 被引量:3
-
5史少博.论“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之异同[J].理论参考,2006(2):23-25. 被引量:4
-
6郭晓君,赵建辉.关于“以人为本”若干问题的探析[J].理论参考,2006(2):35-37. 被引量:3
-
7杨华.关于“以人为本”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6(5):114-116. 被引量:12
-
8郝孚逸.从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J].理论月刊,2007(2):52-55. 被引量:4
-
9李莉,刘金如.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大众价值观念群关系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21-23. 被引量:1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60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3
-
1胡澜,凌保东.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西方传统人本主义甄别[J].经济师,2009(4):32-33. 被引量:2
-
2叶小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英语教育——“以人为本”精神之体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6):174-174.
-
3孙圣勇,何静,江秋菊,赵婷婷,王校中.基于政治法律与中外案例的学生安全工作体系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3):17-18.
-
1付少勇,林平.建立科学的宪法实施评价机制——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莫纪宏研究员[J].人民法治,2015(Z1):36-38.
-
2余丹.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J].池州学院学报,2012,26(4):32-35.
-
3汪元章.“参与”所面临的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8(10):47-47.
-
4李龙.论法律与和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5-9. 被引量:13
-
5葛焕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核心[J].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5(6):23-25.
-
6党石坚.反腐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斗争任务[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4(6):38-42.
-
7张国庆.施瓦辛格失色加州的背后[J].廉政瞭望,2011(3):62-63.
-
8赵仁青.试论可持续发展观及其评价尺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9-20.
-
9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J].中国教工,2005(12):44-44.
-
10章礼强,汪文珍.文化基础与民法取向解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4):60-6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