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战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整合机制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下,根据地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党在对根据地的社会阶层状况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采取了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等相配合的社会整合机制,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增强了党的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基础,也给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启示。
作者
胡月英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经济整合
政治整合
思想文化整合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海新.
抗日战争时期党处理与根据地各社会阶层关系述略[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5-29.
被引量:1
2
黄正林.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J]
.抗日战争研究,2001(3):15-34.
被引量:29
3
肖一平,郭德宏.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J]
.近代史研究,1981(4):73-87.
被引量:21
4
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3.
5
吕梁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任勋禄.吕梁地区志[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中国妇女运动史 新民主主义时期[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615.
7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1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500.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温锐.
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另一种方式——略论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的社会改革作用[J]
.抗日战争研究,1992(4):117-128.
被引量:11
2
《东方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开幕》,载《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日,第2版.
被引量:32
3
.《联共党史结束语》.《解放日报》,1942年4月11日.
被引量:31
4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被引量:3
5
.《关中岭底村的一揽子民办学校》[N].《解放日报》,1944年10月15日.
被引量:35
6
.《毛泽东选集》[M].东北书店,1948年版.第815、869页.
被引量:86
7
.《华侨、难民两工厂拟发展纺妇两千人》[N].《解放日报》,1943年3月1日.
被引量:25
8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3辑[M].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201页.
被引量:9
9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M].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0页.
被引量:6
10
边区民政厅.《边区普通自卫军人员武器统计表》(1944年3月28日)..《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人民生活》第9编.,.第467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曲丰霞.
毛泽东土地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综述[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6):128-132.
被引量:2
2
王洪敏.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私营商业特点[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96-100.
3
李金铮,张雪.
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抗日战争研究,2004(2):223-244.
被引量:5
4
黄正林,栗晓斌.
关于陕甘宁边区森林开发和保护的几个问题[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3):110-116.
被引量:8
5
李金铮.
华北抗日根据地私人借贷利率政策考[J]
.抗日战争研究,2001(3):35-53.
被引量:8
6
李秉奎,冯小丽.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西部开发比较研究[J]
.长白学刊,2002(6):77-80.
被引量:1
7
严艳,吴宏岐.
陕甘宁边区移民的来源与安置[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2):104-113.
被引量:14
8
李金铮.
革命策略与传统制约:中共民间借贷政策新解[J]
.历史研究,2006(3):118-132.
被引量:42
9
黄正林.
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改造[J]
.抗日战争研究,2006(2):48-80.
被引量:14
10
黄正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综述[J]
.抗日战争研究,2008(1):218-25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0
1
池上新.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机制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5):44-50.
被引量:2
2
吴志军.
1976~1982年:新的宏观历史叙述——以社会整合为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1):131-136.
被引量:5
3
朱力.
我国社会整合机制的转换——兼论“和谐社会”的理念[J]
.学海,2005(1):42-47.
被引量:43
4
任慧颖.
公民社区——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46-49.
被引量:5
5
曾正滋.
寻找和谐社会的社会整合机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4):16-21.
被引量:14
6
李敏.
当代中国利益整合机制初探[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32-35.
被引量:3
7
兰亚春.
创新社会整合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6):54-56.
被引量:4
8
任新民.
政治价值整合: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J]
.社会主义研究,2006(1):52-54.
被引量:7
9
杨贵华.
社区建设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创新[J]
.科学社会主义,2006(2):86-89.
被引量:7
10
丁东锋,陈华栋.
社会整合的政治意义及整合机制[J]
.理论界,2006(5):37-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贾绘泽.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12(5):5-11.
1
李春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的社会整合——以晋察冀边区为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4):123-125.
2
李春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乡村的社会整合——以晋察冀边区为例[J]
.农业考古,2014(1):101-104.
被引量:1
3
李吉和.
回鹘的西迁与经济文化整合[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73-76.
被引量:1
4
毛东进.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政党政治整合及其启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2):126-128.
被引量:1
5
陈金龙.
略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J]
.中共党史研究,2007(6):16-24.
被引量:29
6
李淑蘋.
黎城会议与百团大战的发动[J]
.世纪桥,1999(4):16-18.
7
余源鑫.
行宪、组阁与1926年北洋军阀的政治整合[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2):40-43.
8
唐贤兴,唐丽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整合的失败与现代化计划的受挫[J]
.江苏社会科学,1998(5):99-107.
被引量:9
9
张萍.
边疆内地化背景下地域经济整合与社会变迁——清代陕北长城内外的个案考察[J]
.民族研究,2009(5):91-101.
被引量:14
10
宾长初.
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日根据地研究专著──读《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4):95-96.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