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78—1984年农村改革之中央、地方、农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中心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的农村经济改革,是党和政府为克服传统体制弊端,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农村改革初期,围绕着“双包制”展开了激烈交锋。本文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从政策层面,探讨1978—1984年农村改革之中央、地方、农民的互动关系。
作者
孙泽学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7,共9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基金
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基金资助
关键词
农村经济改革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互动关系
1978—1984年
分类号
F3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947
同被引文献
29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9
参考文献
19
1
黄道霞主编,《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编辑室编辑..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1400.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71.
3
陈吉元等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1949-1989[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661.
4
肖冬连.《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页.
被引量:2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4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 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362、236、250、312、313、312页.
被引量:1639
8
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编.《农村经济政策汇编(1981-1983)》上,农村读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被引量:1
9
《农民日报》1988年12月22日,第1版.
被引量:2
10
李海文,刘荣刚.《贵州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前后后—访池必卿》.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947
1
肖海鹰,张颢.
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研究[J]
.时代文学,2008(10):195-196.
2
荣长海.
邓小平的风险意识及其现实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0-63.
3
唐莉.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探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7-69.
4
陈尤文.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J]
.社会科学,2004(7):50-57.
被引量:1
5
薛德震.
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J]
.理论前沿,2004(13):23-25.
被引量:2
6
刘世佳.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者[J]
.理论前沿,2004(14):18-20.
7
俞永耀.
邓小平言行思想探析[J]
.理论前沿,2004(14):20-21.
8
蒋先进.
邓小平关于法律与制度权威的思想及深远意义[J]
.理论前沿,2004(14):23-24.
被引量:1
9
田克勤,韩广富.
邓小平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13-17.
10
方世南.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295
1
张卓元.
3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企业文明,2008(1):14-18.
被引量:22
2
龚育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J]
.中共党史研究,1999(1):3-20.
被引量:8
3
王郁昭.
大包干是亿万农民的自觉选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20周年[J]
.党的文献,1998(6):38-43.
被引量:3
4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院调查组.
改革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小岗村农业“大包干”的启示[J]
.求是,1998(23):2-6.
被引量:6
5
林毅夫,胡庄君.
中国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的制度选择[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5(4):49-53.
被引量:18
6
林子力.
论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的新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2(6):3-32.
被引量:7
7
孔祥智,程漱兰.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迁及其绩效的经济分析[J]
.教学与研究,1997(10):23-28.
被引量:10
8
陈敢.
试析农业承包合同[J]
.法学评论,1983,1(Z1):59-64.
被引量:1
9
黄勋拔.
广东的土地改革[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1):37-45.
被引量:10
10
王琢,许滨.
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六十年[J]
.中国农村观察,1996(3):1-1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之恺.
2006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64-174.
2
王金胜.
公共产品供给:化解“三农”困境的钥匙[J]
.农业经济,2009(2):63-65.
被引量:1
3
薛继亮,李录堂.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路径依赖和制度设计[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3-17.
被引量:3
4
毛志强.
中国共产党农村改革策略及其运用能力提升[J]
.长白学刊,2013(1):43-47.
5
赵家坤,李福生,王艺梅.
消除政治恐慌:云南实行包产到户的政治动员之路[J]
.红广角,2018,0(5):34-41.
被引量:1
6
梁昊.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J]
.财政研究,2016,32(3):68-76.
被引量:83
7
姚金海.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基于主体利益耦合的视角[J]
.社会发展研究,2017,4(3):135-153.
被引量:4
8
邓子元.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发展归因——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J]
.经济师,2019(1):41-42.
9
何一鸣,陈梦.
农地剩余索取权管制放松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1990—2017年[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3):385-394.
10
徐蕴.
“包产到户”:农村体制转型下的资源分配——以山东省淄川区沈家村为研究对象[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5):177-18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9
1
张育瑄.
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进路[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4):66-73.
被引量:1
2
戴青兰.
福建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探索[J]
.中国农村研究,2019(1):187-205.
3
薛继亮,李录堂.
传统农区乡村再集体化的现实需要及其实现路径[J]
.现代经济探讨,2011(2):72-76.
被引量:6
4
陈宗军.
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考[J]
.商,2013(23):240-240.
5
施文品.
农村集体经济增长对策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6,36(17):141-142.
6
刘艺.
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4):155-155.
7
宋迎昌.
城市化大潮下的农村真的衰落了吗?[J]
.城市与环境研究,2016(3):3-19.
被引量:5
8
游瑞斌.
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17,8(20):33-34.
9
肖兴笛,杨盛琴,陈清恒,沈金诺,陈宗禄,徐佳佳.
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以贵定县沿山镇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9):185-187.
10
徐庆杰.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若干问题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2018,24(1):17-18.
1
齐峰.
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解读“一号文件”[J]
.南方论刊,2007(2):8-10.
2
许嘉璐.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促进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
.中国林业产业,2008(5):10-11.
3
规划:“全面发展”与新农村[J]
.中国经济周刊,2006(50):7-7.
4
包继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4):16-20.
5
付永昌,许彦双.
对林业多家管理体制弊端的探讨[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1):128-128.
6
宫靖,温婉.
燃料乙醇补贴标准争议[J]
.财经,2007,0(26):134-136.
7
郑茂霞.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弊端及路径探析——以汶上县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0):110-110.
被引量:2
8
孙寅生.
增强改革与发展的协同性[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2):11-12.
9
董峻.
让农民增收: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J]
.党建,2004(2):32-34.
10
李智清.
煤炭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J]
.山东煤炭科技,2003(4):62-62.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