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政府职能的分析——以沈阳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孤残儿童是弱势群体,在生活和心理发育方面需要社会予以特别的关注与保护,并且历来都是社会福利服务的对象,也为世界各国的社会政策所支持。家庭寄养,作为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在充分保证孤残儿童的个体权利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构件。本文试以沈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为例,对在家庭寄养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的职能予以探讨和分析。
作者
李婷婷
李坚
机构地区
东北大学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孤残儿童
家庭寄养
政府职能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吴鲁平,韩小雷,刘文斌.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北京大兴区礼贤镇的调查分析[J]
.青年研究,2005(6):31-40.
被引量:20
2
满家位.
经济欠发达地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探析[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5(2):29-30.
被引量:1
3
邵朝竹.
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作用[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83-84.
被引量:5
4
秦相锋.
家庭寄养在运城[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5):45-45.
被引量:1
5
娄晓萍.
试论建立个性化、社会化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方式[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0):22-22.
被引量:1
6
周焕龙.
试论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资源配置[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0):36-38.
被引量:2
7
尚晓援,李海燕,伍晓明.
中国孤残儿童保护模式分析[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0):38-41.
被引量:3
8
王晨光.
调整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发挥资源中心作用[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0):52-5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昝飞,曾凡林.
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J]
.中国特殊教育,2001(2):45-48.
被引量:19
2
王晨光.
农村家庭寄养模式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1999,0(2):44-45.
被引量:5
3
崔丽娟,吴明证.
寄养家庭属性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4):429-431.
被引量:13
4
王素英.
加速发展的孤残儿童福利事业[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5):26-28.
被引量:6
5
赵锦云.
构建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寄养新模式[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12):43-45.
被引量:2
6
曾凡林,昝飞.
家庭寄养和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J]
.心理科学,2001,24(5):580-582.
被引量:15
7
罗伯特.葛路德.
中国家庭寄养——从研究中获得启示[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8):20-26.
被引量:3
8
鲁容芳,张诚学,林蕾.
32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安置中断解析[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8):27-30.
被引量:3
9
崔丽娟,杨志勇.
家庭寄养对孤儿社会成长作用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1):37-39.
被引量:22
10
《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组.“《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总报告”[R].,2003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5
1
马玉卓.
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效果探析——以济南市Z村家庭寄养基地为例[J]
.社会工作,2010(16):49-52.
被引量:7
2
杨生勇,冯晓平.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39-42.
被引量:13
3
马利峰,胡悦,罗思荣.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暨“杭州模式”的建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7):44-47.
被引量:2
4
马利峰,胡悦.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典型及“杭州模式”的建构[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3):79-82.
5
杜立婕,万小庆.
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19-29.
被引量:5
6
李细香,阳海霞.
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空间[J]
.社会工作,2011(4):68-70.
被引量:4
7
刘馨,李喆.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现状与专业社工介入模式探析——对山西某福利院的调查分析[J]
.社会工作,2012(4):78-80.
被引量:4
8
雷平华.
中国福利机构儿童养育模式的演变[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2-93.
被引量:2
9
石庆龄.
苏州家庭寄养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
.学理论,2013(7):73-75.
10
张露.
家庭寄养研究文献综述[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4):242-244.
1
清宁.
和爱情一起长大——评《我们为什么分手》[J]
.当代职校生,2015,0(1):80-81.
2
陈日益.
恋婚育的最佳时机[J]
.医药与保健,1998,6(1):47-48.
3
李光.
略论个体权利与现代化[J]
.沧桑,2008,0(4):122-123.
4
孕育新知[J]
.爱情婚姻家庭(中旬),2014(12):4-5.
5
吴秀霞,吴小永.
论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J]
.理论导刊,2007(10):56-57.
6
刘诗.
与爱相随--记阿克苏地区儿童福利院[J]
.西部(新文学)(上),2003(3):84-85.
7
姜献生,左妮红.
论青年的独立化过程[J]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1):9-11.
被引量:1
8
王小章.
个体为本,结社为用,民主法治立基——小议公民社会[J]
.社会学家茶座,2008(5):54-59.
被引量:8
9
柳拯.
关于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社会工作,2012(10):12-15.
被引量:1
10
张怡.
新中国西藏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藏学,2014(1):183-187.
被引量: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