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QT间期离散度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对3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测量治疗前后QTcd及动态心电图,并与12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Q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好转组QTc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QTcd无明显变化,致心律失常组QTcd反而升高。QTcd在服药后3—4d开始变化,5—7d时变化幅度最大,12—14d变化幅度变小。不同药物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不同,乙吗噻嗪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11.2%),胺碘酮6.2%,普罗帕酮1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吗噻嗪、胺碘酮、普罗帕酮用药2周后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cd值的变化是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灵敏而重要的指标。
出处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32-33,共2页
Clin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