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辨某某病脉证”辨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的研读和从其内部进行的历史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仲景“辨××病脉证”辨出来的是病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辨识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探讨并还原《伤寒论》“辨××病脉证”的精神实质及本来面目,对我们今天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所谓的“证实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张效霞
王振国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出处
《国医论坛》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辨病脉证
病机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22.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5
1
张效霞,王振国.阴阳五行及辨证论治钩玄.中国中医药报,2005-05-26.
被引量:1
2
刘渡舟.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1-2.
被引量:20
3
张文选.
辨方症论治体系初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1-5.
被引量:22
4
陈潮祖著..中医病机治法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7.
5
任应秋编著..中医病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64.
共引文献
40
1
张文选.
再论温病方治疗杂病——兼论温病方症与辨温病方症的临床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6):7-10.
被引量:5
2
邢斌.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J]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被引量:22
3
张翠玲.
从桂枝汤证看《伤寒论》的汤方辨证[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34-35.
被引量:1
4
辛智科.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3):12-15.
被引量:4
5
张晓林,孙喜灵.
证的主症次症转化与对应治法方药的变化[J]
.中医研究,2007,20(7):5-7.
被引量:8
6
张静远,周春祥.
呕吐标本证治探赜[J]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7-8.
7
巴建全,王伟.
浅议《金匮要略》中知常达变思维方法的运用[J]
.中医杂志,2008,49(8):757-758.
被引量:3
8
张静远,周春祥.
《伤寒杂病论》呕吐证治析要[J]
.江苏中医药,2008,40(10):20-21.
被引量:2
9
吴孝雄.
探讨中医的治病方式[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26-428.
被引量:6
10
王阶,熊兴江,何庆勇,王师菡.
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J]
.中医杂志,2009,50(3):197-199.
被引量:107
同被引文献
45
1
孟庆云.
从"病机"的语义特征剖析其内涵[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2):6-7.
被引量:11
2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
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6-7.
被引量:159
3
刘渡舟.
方证相对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3-5.
被引量:117
4
王洪海,谢鸣.
关于“同证异方、同方异证”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06,47(4):253-254.
被引量:31
5
朱邦贤.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被引量:60
6
谢鸣.
方证对应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0):8-10.
被引量:23
7
王彦平,王玉芬,阎英杰.
《伤寒论》脉诊特点辨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66-1767.
被引量:2
8
陈瑞春.陈瑞春论伤寒[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107.
被引量:5
9
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7.
被引量:4
10
刘渡舟.《伤寒论》刍言.新中医,1980,(4):12-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郑丰杰.
从方证相应与方-证要素对应谈经方临床应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0):653-657.
被引量:15
2
韩旭,郑丰杰.
探讨《伤寒论》经义临证发挥[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6):742-743.
3
孙鸿昌,张晓艳,蔡超产,陈晓辉.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临床应用[J]
.河南中医,2017,37(6):940-942.
被引量:9
4
宋明,陈家旭,李晓娟.
简析方证辨证的三种境界[J]
.中医杂志,2017,58(20):1796-1798.
被引量:7
5
龚兆红,孙贵香,杨玉芳,张婷,肖丹,厉佳俊,孙豪娴,邓琳蓉.
孙光荣教授诊疗六步程式临床应用解读[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7):1-3.
被引量:3
6
李奥柔,汤阳,郑丰杰.
《伤寒论》的辨证知机思维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4):501-505.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王雷,王红,石建华.
浅述伤寒杂病论治疗外科急腹症的条文[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0(1):145-146.
2
黄辛迪,丁长松,梁昊,邓乐.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医辨证论治模型构建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55-459.
被引量:10
3
郭建中,崔伟锋,韩颖萍.
李发枝应用经方辨治杂病体会[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1):1539-1541.
被引量:2
4
王町囡,郑丰杰,孙燕.
苓桂剂“方-证要素对应”解析[J]
.世界中医药,2017,12(3):689-693.
被引量:9
5
郑泉鑫,皮安平,于宝新,王京亮,许宜栋,胡零三.
《伤寒论》视角下颈椎病诊治思路探微[J]
.中医正骨,2017,29(10):57-59.
被引量:8
6
张鑫蕾,王町囡,孙燕.
泻心汤类方及其衍化方演化规律中的“方-证要素对应”思想探究[J]
.世界中医药,2018,13(3):754-758.
被引量:6
7
王星晨.
化肝煎治疗肝郁化火病证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8):84-86.
被引量:5
8
孙开元,范东东,张宁,郑丰杰.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J]
.世界中医药,2018,13(4):920-923.
被引量:12
9
朱林,朱立厚.
《伤寒杂病论》中临床诊疗思维探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6):17024-17024.
被引量:1
10
叶丹丹,陈霞波,张业.
陈霞波运用方证辨证临床验案3则选析[J]
.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5):23-24.
被引量:1
1
陈琦军.
浅谈《伤寒论》病脉证治的辨证特色[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88-488.
被引量:2
2
陈易新,陈家旭,季绍良.
对于证实质研究的辨识与思考[J]
.中国医药学报,2000,15(6):10-13.
被引量:5
3
何成奇.
中西医结合证实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中医研究,1995,8(6):3-5.
被引量:1
4
翁晓红.
脾胃湿热证实质研究新进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3):46-48.
5
卓同年,郑建华,张秀芬.
辨证论治“精神实质”的研究近况[J]
.中医药信息,1991,8(6):10-12.
6
夏荷松.
流行性出血热与《伤寒论》条文的关系[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6):46-47.
7
魏妮,王宗柱.
浅析太阳病提纲证为何不言“发热”[J]
.现代中医药,2007,27(2):54-54.
被引量:1
8
张铁峰.
《伤寒论》原方治验3则[J]
.中医研究,2013,26(7):62-63.
9
刘亚娴.
试谈《伤寒论》与模糊数学[J]
.河北中医,1989,11(F12):56-56.
10
闪增郁,陈燕萍.
现代“辨证论治”与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的思辨模式[J]
.世界中医药,2012,7(6):532-534.
被引量:12
国医论坛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