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15期36-37,共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1
-
1安申.贸易顺差“难题”[J].IT经理世界,2006(14):22-22. 被引量:2
-
2范金,郑庆武,王艳,袁小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一般均衡分析[J].管理世界,2004,20(7):29-42. 被引量:83
-
3傅自应.扩大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J].求是,2004(20):51-53. 被引量:4
-
4姚枝仲.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远因近果[J].时代经贸,2005,3(8):40-41. 被引量:5
-
5邹新,马素红.中国贸易顺差高增长带来隐忧[J].中国城市金融,2005(12):30-31. 被引量:5
-
6李卓然.浅析人民币汇率调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3X):59-59. 被引量:2
-
7魏琦.中日贸易统计差额的分析及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5(11):110-111. 被引量:1
-
8李石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相对规模的测度与分析:1994-2004[J].财贸经济,2006,27(1):70-75. 被引量:13
-
9于文涛.对我国当前贸易顺差的分析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6(4):42-43. 被引量:11
-
10艾华.中美贸易步入尖峰时刻[J].时代经贸,2006,4(4):51-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
-
1苏志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8,6(21). 被引量:1
-
2赵蓓蓓.浅谈我国贸易顺差问题[J].消费导刊,2008,0(2):50-50.
-
3李佩林.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7,0(4):34-38.
-
4张敏,张菊菊.我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财会,2007(4):70-73. 被引量:4
-
5李佩林.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经济前沿,2008(1):19-22. 被引量:1
-
6李奉强,邵桂兰.我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其调控措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7):20-24.
-
7王记志,廖湘岳.中国贸易平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8):61-6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新林.我国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2):50-52. 被引量:1
-
2倪和琳.对当前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2008,0(9):10-11.
-
3王彩云.外贸业务的风险分析及审计对策[J].财会研究,2009(16):69-70. 被引量:1
-
4邓加宏.基于贸易平衡的我国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21-26.
-
5王迎.中国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16-19. 被引量:1
-
6朱春雷,蓝伟东.关于对中国贸易失衡成因的思考[J].企业文化(中),2012(3):200-201.
-
7谢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5X):90-94. 被引量:3
-
8顾君南.由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引发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5X):249-249. 被引量:1
-
9吴瑛.浅析我国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3,0(13):175-176.
-
1王俭.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6):30-33. 被引量:1
-
2李洋,高志红.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09(18):69-69.
-
3声音[J].中国经济信息,2004(21):12-12.
-
4张咏雪.双语财经[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9):79-79.
-
5王琪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多边贸易组织[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96,0(3):12-14.
-
6王丰,康理诚.纺织品输欧将遇新门槛[J].财经,2005,0(5):90-91.
-
7陈蔚.谈中国纺织品贸易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J].商场现代化,2007(12S):23-24. 被引量:1
-
8政策与法规[J].浙江经济,2005(1):63-63.
-
9吴红列.从反倾销法的改革探讨现有WTO竞争政策的不足与完善[J].法学杂志,2005,26(1):111-113.
-
10国际经贸大事记(2005年8月16日至9月15日)[J].国际市场,2005(10):8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