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穷究事理——对“研究”的一种阐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不应该窄化为以学科知识建构为主旨的文本生产、学术探究,窄化为旁观、解释、表征世界的过程。它是以实践方式为主导的穷究事理的活动。研究活动中,主体不断富有创造性地介入周围世界,或者试验,或者实验,或者体验,在做什么、用什么做以及如何做的过程中,既解释世界,又改造世界,同时开化自身,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作者
柳夕浪
机构地区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9,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实践方式
试验
实验
体验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郑樵.校雠略[M].,..
被引量:1
2
汪丁丁.寻路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3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878,1489,431.
被引量:18
4
[美]罗伯特·B·塔利斯.杜威[M].彭国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
被引量:3
5
郑毓信,张汝新.
“教师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7):13-17.
被引量:6
6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53.
7
孙正聿著..哲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6.
8
[法]布迪厄.实践感[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3..
被引量:4
9
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被引量:5
10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美]戴维·H.乔纳森(DavidH.Jonassen)主编,郑太年,任友群.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2
郑毓信.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简论教材编写的恰当定位[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3(10):1-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66
1
姚单华.
浅析生态公民的基本规定性--基于真、善、美角度[J]
.理论月刊,2009(6):43-45.
被引量:4
2
杜素华.
对自由的追求——主体性原则探析[J]
.时代文学,2009(3):173-176.
被引量:3
3
王泽庆.
试论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内在矛盾[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5):14-18.
4
李荣山.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3):84-87.
被引量:2
5
叶信治.
大学课程实践的三种水平[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25-130.
被引量:3
6
王海英.
打破区隔和边界 走向对话和融通——教育学科分类的社会学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9-12.
被引量:3
7
张江南.
虚拟现实、关系实在与多元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3):237-240.
被引量:1
8
刘劲杨.
穿越复杂性丛林——复杂性研究的四种理论基点及其哲学反思[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5):17-24.
被引量:9
9
邓林.
论司法公正及其实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242-244.
10
黄崴.
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概念、分类与整合[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9-124.
被引量:9
1
冯达文.
哲学何为?——“面向21世纪的哲学展望”笔谈[J]
.开放时代,1998(1):35-40.
2
朱汉民.
经典诠释的双向建构——以王船山对《楚辞》的诠释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64-168.
3
陈军.
志向:人生推进的不竭动力[J]
.上海教育,2012(28):52-54.
4
陆通.
不能“退却”亦无法“退却”——费希特对康德先验想象力的推进[J]
.长白学刊,2013(4):23-26.
5
卓新平.
迎接中国宗教理解、社会发展的全新世纪——读《丁光训文集》[J]
.天风,1999(2):43-43.
被引量:1
6
张湘一,刘邦春,陈锡友,雷伶.
社会认知:具身的视角[J]
.社会心理科学,2012,27(7):20-24.
被引量:2
7
靳凤林.
生死学的理论探究与教育实践——郑晓江生死学理论述评[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1):18-22.
8
辛自强.
问题解决研究的一个世纪:回顾与前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1-107.
被引量:27
9
王志远.
基于思维导图技术的逻辑学教学中知识的建构[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4):137-139.
10
赵克,杨世伟.
知识的建构基础及其边界[J]
.中国商界,2010,0(7X):379-380.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