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99,共8页
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参考文献5
-
1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金锋等译..太平洋战争史 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216.
-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64年版,第935页 被引量:5
-
3[日]藤原彰.《日本近代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页 被引量:1
-
4《列宁全集》第2l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24页 被引量:1
-
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人民出版社,1969.980页.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19
-
1王杰玲,高中伟.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两大来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5):22-24. 被引量:2
-
2董四代.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理论超越[J].历史教学,2000(12):17-20.
-
3黎青平.“三个代表”:面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J].求实,2000(11):2-4.
-
4黄如金.和合管理的价值观体系[J].经济管理,2006,32(12):11-22. 被引量:15
-
5董四代.从新民本主义到新民生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前提[J].甘肃社会科学,2006(4):190-192. 被引量:2
-
6黄如金.中国式和合管理的方法论问题[J].经济管理,2006,32(18):4-13. 被引量:8
-
7李凯.抗拒与变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反思——从政治现代化的视阈透视新中国60年的政治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9(6):51-57. 被引量:5
-
8余志伟.学风问题: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11(2):96-98. 被引量:2
-
9徐杰舜.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初论——从费孝通林耀华先生百年诞辰谈起[J].学术探索,2010(6):71-78. 被引量:10
-
10李良玉.失败的革命?——中国革命意识形态中的辛亥革命评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4):73-8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343
-
1洪岚.“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与张学良对日问题的共同方针[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3(1):85-88. 被引量:4
-
2杨奎松.评《抗美援朝战争史》[J].史学月刊,2001(6):25-35. 被引量:4
-
3郑大华,刘妍.中国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例的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09(1):123-134. 被引量:5
-
4王桧林.论“十五年中日战争”与“八年抗战”[J].抗日战争研究,2009(1):20-25. 被引量:7
-
5赵德芹,高凡夫.建国后对日索赔长期搁置的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07(6):125-128. 被引量:4
-
6俞国.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新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6):107-109. 被引量:2
-
7王翠荣.试论“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协报》副刊的议题设置[J].黑龙江史志,2010(11). 被引量:3
-
8熊沛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对华外交及战略意图——兼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J].历史研究,1998(4):70-87. 被引量:3
-
9宋强,秦志.评《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J].历史研究,1997(3):189-191. 被引量:1
-
10张宪文.民国史研究述评[J].历史研究,1995(2):156-16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7
-
1臧运祜.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J].抗日战争研究,2007(2):1-29. 被引量:17
-
2曾景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有未下定抗战决心[J].民国档案,2008(1):82-87. 被引量:8
-
3李庆刚.近年来中共党史若干重大事件研究的新进展[J].教学与研究,2008(5):86-93. 被引量:2
-
4李庆刚.近年来中共党史若干重大事件研究的新进展[J].高校社科动态,2008(3):14-21.
-
5宋志勇.宏观视野下的精细之作——简评《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J].抗日战争研究,2010(1):150-154.
-
6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再研讨[J].社会科学战线,2010(4):100-110. 被引量:11
-
7刘小琴,黄嫚.抗日战争起点的研究综述[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10):216-218.
-
8郭永虎.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九一八事变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1(12):117-123. 被引量:2
-
9孙宜芳.“十四年抗战”的学理依据——基于“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观点之争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9(1):135-141.
-
10张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国民党政权——史学界对1928-1932年民国政治史的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6):102-11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2
-
1虞和平,无.200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8(6):82-99. 被引量:1
-
2洪岚.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1937-1941)[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1-86. 被引量:2
-
3左双文,王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0(1):5-16. 被引量:4
-
4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再研讨[J].社会科学战线,2010(4):100-110. 被引量:11
-
5臧运祜.中日战争可以避免吗?——兼论“从九一八到七七”的连续性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11(2):5-13. 被引量:4
-
6刘景岚,程舒伟.试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性质[J].社会科学战线,2011(8):15-19. 被引量:3
-
7刘宝军.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2):26-29. 被引量:2
-
8舒畅.新世纪以来关于张国焘“南下”问题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1):120-122. 被引量:1
-
9孙宜芳.“十四年抗战”的学理依据——基于“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观点之争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9(1):135-141.
-
10张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国民党政权——史学界对1928-1932年民国政治史的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6):102-114. 被引量:3
-
1张恩博.辛亥革命前后俄国的对华政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1):44-49. 被引量:1
-
2浩寒.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何定在九月三日[J].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中旬),2014,0(9):13-15.
-
3雷新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于何时?[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4):31-34. 被引量:3
-
4蒋泽民,田惠.密林丛中结深情——缅怀周保中将军[J].党史博采(上),2006(3):27-30.
-
5王庭岳,傅桂义,刘小清.在华朝鲜人抗日援华斗争述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4):52-56. 被引量:1
-
6周立军.揭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J].文史精华,2013(8):31-34.
-
7李亮亭,刘金田.台儿庄战役之前哨战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抗击日军纪实[J].环球军事,2017,0(3):118-119.
-
8安光富.一九三一年 武汉死了好多人 我逃到了农村[J].北京教育(普教版),1998(S1):55-55.
-
9陈自.陈独秀狱中联[J].咬文嚼字,2007(2):39-39.
-
10施文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4):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