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0,共3页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张芳芳.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体系——中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发展战略[J].知识经济,2008(6):179-180. 被引量:1
-
2贺平.中国与WTO:从适应到建设[J].世界经济研究,2006(12):10-15. 被引量:1
-
3任小玲.中国和平崛起与国际新秩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1):17-19.
-
4樊勇明,贺平.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建设者[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6):25-35. 被引量:4
-
5苏长和.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国际观察,2007(2):27-35. 被引量:68
-
6卢晨阳.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进程和特征[J].新视野,2007(6):94-96. 被引量:1
-
7李慧明.冷战后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身份的背景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64-67.
-
8赵长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J].社会主义研究,2008(5):95-99. 被引量:2
-
9周桂银.当前中国推动国际体系变革的目标和路径--开罗会议之于国际体系变革的战略含义和当今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1):14-23.
-
10赵长峰,左祥云.嵌入式发展——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路径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1(4):29-35. 被引量:1
-
1马振岗.理性看待中国的国际影响力[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3):45-47.
-
2张晓晶.中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与未来走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8(70):7-8.
-
3王梦奎.“十一五”规划可参照的背景[J].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2005(2):9-9.
-
4关于“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若干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5(6):56-61.
-
5李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策略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z1). 被引量:2
-
6孙海生.从历次修宪的重大变化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脉络[J].党史文苑,2004(6):70-71.
-
7“共同富裕”怎样才能“不是梦”[J].经理人内参,2004(7):8-8.
-
8王梦奎.关于“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若干问题[J].煤炭企业管理,2005(10):13-14.
-
9陈柳钦.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4):15-19. 被引量:7
-
10朱民.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J].中国金融,2010(9):10-1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