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6,共5页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7
-
1程树德.《论语集释》第三册,总第882-883页,中华书局,1990年.总第1334页,总第263页,总第197页,总第196页. 被引量:1
-
2《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缁衣》“民咸服”之“服”. 被引量:1
-
3宋洪兴祖.《楚辞补注》,第222页,中华书局,1983年. 被引量:2
-
4朱熹.《集注》. 被引量:2
-
5陈剑.《博竹书仲弓篇新编释文》. 被引量:1
-
6.《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EB/OL].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21日. 被引量:2
-
7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上册,第2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被引量:7
共引文献9
-
1黄玉顺.绝地天通——天地人神的原始本真关系的蜕变[J].哲学动态,2005(5):8-11. 被引量:24
-
2何尊沛.论《诗大序》“情志”说对千年词学的辐射[J].中州学刊,2006(5):229-233.
-
3乔清举.论河流的文化生命[J].文史哲,2008(2):57-64. 被引量:4
-
4黃人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宝训》校读[J].考古与文物,2009(6):73-79. 被引量:4
-
5郭鹏飞.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的《三德》思想属性与成书时代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5):68-71.
-
6黄永林.《楚辞》中恋爱习俗描写及其文化阐释[J].民俗研究,2011(1):203-217.
-
7徐克谦.郑玄《尚书·金縢》注探微[J].孔子研究,2011(3):29-37. 被引量:3
-
8徐国明.《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诂[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34-37. 被引量:1
-
9刘家和.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J].史学理论研究,2003(2):18-31. 被引量:39
同被引文献35
-
1廖名春.楚简《仲弓》与《论语·子路》仲弓章读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4. 被引量:12
-
2刘冬颖.上博简《中弓》与早期儒学传承的再评价[J].社会科学战线,2005(3):283-286. 被引量:4
-
3冯浩菲.孔子欲应叛者之召辨疑[J].孔子研究,2006(2):109-115. 被引量:2
-
4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6页. 被引量:44
-
5《先秦诸子年谱》第3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682页. 被引量:1
-
6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19. 被引量:7
-
7.《左传》哀公十一年[M].,.. 被引量:14
-
8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被引量:1877
-
9崔述.《洙泗考信录》卷二[M].,.. 被引量:3
-
10[宋]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福建.《荀子》之“子弓”为“仲弓”而非“馯臂子弓”新证——兼谈儒学之弓荀学派与思孟学派的分歧[J].孔子研究,2013(3):85-97. 被引量:4
-
2宋立林.上博简《君子为礼》与颜氏之儒[J].中国哲学史,2014(4):20-25. 被引量:3
-
3孙尧天.章太炎的荀学研究与近代法家的复兴——从晚清“孟、荀之争”说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2):46-55. 被引量:2
-
4朱君杰.从清华简《邦家之政》看《荀子》中的“俗儒”[J].荆楚学刊,2020,21(1):10-15.
-
5尉侯凯.儒学南渐对楚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相关考析[J].学习与实践,2020(10):132-140. 被引量:3
-
6梁涛.孔荀之间——以清华简《命训》及《逸周书》三《训》为中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37(1):77-88. 被引量:1
-
7陈颖飞.从生平与刑政思想论《荀子》中“子弓”是仲弓[J].江淮论坛,2023(4):54-61.
-
1范常喜.《上博五·三德》与《吕氏春秋·上农》对校一则[J].文献,2007(1):23-27. 被引量:1
-
2陈霞光.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校释四则[J].中国校外教育,2009(5):41-41.
-
3刘体胜.“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哲学史,2006(4):126-128.
-
4李应超.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妄稽》研究综述[J].山西青年,2016,0(24):252-252.
-
5何琳仪.新蔡竹简地名偶识——兼释次竝戈[J].中国历史文物,2003(6):67-69. 被引量:6
-
6吴海根.“采编联动”——创新会议报道的良策[J].中国地市报人,2011(7):128-129.
-
7刘富道.文字编辑备忘录[J].出版广角,1996(2):49-51.
-
8郭齐勇,夏世华.扎实厚重 新见迭出——简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6):779-781.
-
9濮茅左.关于上博楚竹书的解读与研究[J].学术月刊,2004,36(3):108-110.
-
10郑佳欣.“1+X”采编联动,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南方日报“城治”系列报道感悟[J].青年记者,2014(16):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