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加重犯之加重因素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重犯是独立的犯罪形态。它由加重基础和加重因素构成。在加重基础一定的情形下,加重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一切非独立犯罪构成要件之要素都可以成为加重因素。加重因素的立法选择,既要考察其客观表现,也要考虑其主观意思,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作者
楼伯坤
机构地区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5,共6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加重犯
加重因素
主客观统一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1
周光权,卢宇蓉.
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5):66-76.
被引量:36
2
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 外国刑法学总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75.
3
楼伯坤,林国蛟.
行为加重犯研究[J]
.法学家,2005(2):125-132.
被引量:10
4
卢宇蓉著..加重构成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22.
5
李邦友著..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2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初炳东,许海波,邢书恒.
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
.法学,1998(6):45-47.
被引量:38
2
陈兴良.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加重犯[J]
.法学研究,1985,7(4):31-35.
被引量:9
3
周光权,卢宇蓉.
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5):66-76.
被引量:36
4
黄祥青.
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J]
.政治与法律,1998(4):60-62.
被引量:34
5
李邦友.
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J]
.法学评论,1999,17(2):59-67.
被引量:27
6
ClausRoxin,Strafrecht,AllegemeinerTeil,VerlagC H.Beck[]..1994
被引量:1
7
李洁.
析交通肇事罪的罪过形式[J]
.人民检察,1998(11):17-20.
被引量:35
8
冯军.
德日刑法中的可罚性理论[J]
.法学论坛,2000,15(1):106-112.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43
1
白建军.
再论罪刑均衡[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15-126.
被引量:8
2
米传勇.
法治视域下抢劫罪之既遂与未遂[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6):49-55.
被引量:5
3
林亚刚.
论结果加重犯的若干争议问题[J]
.法学评论,2004,22(6):73-81.
被引量:30
4
楼伯坤,林国蛟.
行为加重犯研究[J]
.法学家,2005(2):125-132.
被引量:10
5
楼伯坤.
加重基础问题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3):35-41.
6
王学文,王玉涛.
数额因素在盗窃罪既、未遂形态认定中的作用新探[J]
.法制与社会,2008(36):95-96.
7
钱叶六,钱格祥.
情节加重犯基本问题探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47-51.
被引量:17
8
严然.
情节加重犯若干问题研究[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3):52-56.
被引量:6
9
祝丽波.
试论犯罪的加重形态[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9(3):29-32.
10
陆诗忠.
论结合犯的立法意义[J]
.法学评论,2007,25(5):62-6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5
1
张小虎.
不纯正不作为犯先行行为犯罪及其处置的法理分析——兼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53-59.
被引量:4
2
李朝晖.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刍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95-99.
被引量:11
3
吴学斌,王声.
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6):91-94.
被引量:19
4
楼伯坤.
刑法第133条规定与加重犯理论之冲突[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5):36-41.
被引量:2
5
侯国云.
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J]
.政治与法律,2003(1):50-54.
被引量:13
6
黎宏.
论放火罪的若干问题[J]
.法商研究,2005,22(3):117-124.
被引量:27
7
周光权.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当以窝藏罪定性[J]
.人民检察,2005(07X):19-23.
被引量:21
8
钱叶六,钱格祥.
情节加重犯基本问题探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47-51.
被引量:17
9
毛冠楠,李艳芳.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和处罚[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1(4):149-153.
被引量:1
10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8页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
3
1
王永兴.
试析我国《刑法》中的暴力犯罪死刑罪名[J]
.福建法学,2010(3):49-56.
2
王永兴.
论暴力犯罪死刑裁量规范的等级化[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9(3):60-65.
3
李会彬.
“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独立性解读[J]
.政治与法律,2014(8):113-12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邓毅丞.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要件:理论勘误与功能重塑[J]
.政治与法律,2022(7):132-148.
被引量:7
2
李雨杭,陈山.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93-101.
3
陈洪兵.
共同正犯“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法理及适用[J]
.北方法学,2015,9(3):43-52.
被引量:7
4
姜涛.
“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的合宪性思考[J]
.比较法研究,2019,0(2):162-176.
被引量:13
5
陈洪兵.
交通肇事“逃逸”规范目的的相对性解读[J]
.东方法学,2016(6):53-65.
被引量:13
6
陈洪兵.
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分——以交通肇事逃逸为例[J]
.法治研究,2017(1):126-136.
被引量:8
7
刘轩,杨妮.
“二次碰撞”案件中前肇事逃逸人的罪责认定[J]
.法律适用,2020(10):94-103.
被引量:3
8
孙万怀,刘环宇.
论禁止重复评价的判断标准及其适用争议问题[J]
.法治研究,2022(2):148-160.
被引量:14
9
范贤毓.
独立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纠偏[J]
.西部学刊,2023(8):92-95.
被引量:1
10
田硕,马荣春.
交通肇事“逃逸”新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4,39(1):121-128.
1
楼伯坤.
加重基础问题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3):35-41.
2
王志祥.
派生犯罪构成的性质之辨正[J]
.北方法学,2007,1(6):61-66.
被引量:4
3
王志祥.
抢劫罪加重犯的既遂问题新论[J]
.法治研究,2011(12):45-49.
被引量:2
4
李慧.
浅析新形势下的实事求是之“难”[J]
.青年文学家,2015,0(7X):178-179.
5
王宇斐.
网络诽谤的刑事规制问题研究——以新司法解释为视角[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4,34(1X):35-39.
6
唐琳君.
论司法裁判中的法律事实[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107-108.
被引量:1
7
翁国专.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0):19-20.
8
楼伯坤.
走私罪罪种设置的立法完善[J]
.刑法论丛,2009(4):239-266.
被引量:3
9
刘顺彬.
刑事证明标准新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9):271-271.
10
刘星妤.
“主客观统一”之自由心证原则[J]
.经营管理者,2013(16):240-240.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