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交通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3,共1页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8
-
1姚佼,杨晓光,朱彤,时柏营.基于全息信息环境的车路协调系统试验平台[J].公路交通科技,2009(S1):39-43. 被引量:11
-
2刘海洲,唐秋生,刘帅.论交通环境改善对区域文化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9-12. 被引量:9
-
3甄小燕.东京巴黎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比较及启示[J].综合运输,2008,30(10):74-77. 被引量:11
-
4姚佼,时柏营,马万经,钟章建.嵌入式单点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软件设计[J].交通与计算机,2008,26(5):127-130. 被引量:2
-
5高志刚,刘海洲,翟长旭.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28-30. 被引量:6
-
6祝昭.典型世界大都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启示[J].综合运输,2011,33(1):64-70. 被引量:1
-
7孙晓燕,汪秉宏.考虑车辆间博弈行为的交通流[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34(1):14-17. 被引量:7
-
8马寿峰,李艳君,贺国光.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协调模式的系统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3,6(3):71-78.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姚佼,范海雁,韩印,崔雷.基于车载数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4,36(3):239-244. 被引量:3
-
2冯兴乐,雷旭,权娜娜,周旭颖.车联网中的ZigBee通信网络传输的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33(3):71-76. 被引量:3
-
3李旭东,刘建国.轨道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及其网络结构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3):279-283. 被引量:6
-
4林培群,卓福庆,姚凯斌,冉斌,徐建闽.车联网环境下交叉口交通流微观控制模型及其求解与仿真[J].中国公路学报,2015,28(8):82-90. 被引量:16
-
5曹成涛.TinyOS环境下交通信息采集自组网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5,44(11):1-6.
-
6慕飞飞,张惠珍.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6):600-604. 被引量:23
-
7张雪,杨文斌.基于车联网环境的车速引导模型研究[J].智能城市,2017,3(2):74-77.
-
8孟顺,陶浪,尚苒,程航,高涛,何彤,林新宇.基于老城区特殊交叉口信号优化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7(3):34-39.
-
9张雪,杨文斌.基于车联网环境的车速引导模型研究[J].智能城市,2017,3(4):62-65. 被引量:1
-
10王博思,祖晖,陈新海,李敏,赵明富.基于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的智能车路协同系统设计与实现[J].激光杂志,2017,38(6):147-150. 被引量:8
-
1武志勇.BRT开创城市交通畅流时代?[J].运输经理世界,2005(5):62-63. 被引量:1
-
2谢韦敏.桥梁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大科技,2014(2):153-154.
-
3大前研一【日】,张宏(译).上班族与“无法衡量价值”的工作[J].现代阅读,2009(6):69-69.
-
4治堵须治本[J].新世纪周刊,2010(50):10-10.
-
5侯海涛.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面面观[J].交通与运输,2004,20(1):12-13. 被引量:1
-
6范泽伟,张江明.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几个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137-138. 被引量:26
-
7李玲.纽约、多伦多、伦敦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大调查 混合动力打主力 氢燃料电池接棒[J].商用汽车新闻,2010(23):14-14.
-
8吴亮.“MTC-I型CBTC信号系统城轨交通试验线运行试验”专家评审会召开[J].铁道通信信号,2013(5):90-90.
-
9我国主要大城市积极发展轨道交通[J].中国铁路,2005(9):73-73.
-
10王一鸣,宋敏.用“碳排放指标法”治堵一石多鸟[J].中国经济周刊,2012(47):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