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研究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这种新型的孤残儿童照顾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照顾理念,另一方面,又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
作者
吴鲁平
韩小雷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5,共6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孤残儿童
寄养
社会福利
政策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1
周琼.
让康复进入寄养家庭[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2):42-43.
被引量:2
2
家庭寄养:儿童福利事业新探索[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0(3):1-4.
被引量:1
3
卡伦·皮特曼,马塞罗·戴维西,撒迪厄斯·费伯,程一行.
21世纪青少年社会政策:框架问题[J]
.当代青年研究,2004(2):52-56.
被引量:5
4
王素英.
加速发展的孤残儿童福利事业[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2(5):26-28.
被引量:6
5
周焕龙.
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路径选择[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9):37-4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利德·拉尔森.《青少年为未来的准备:危险与承 诺》[M].美国Blackwell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吴鲁平,韩小雷,刘文斌.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对北京大兴区礼贤镇的调查分析[J]
.青年研究,2005(6):31-40.
被引量:20
2
杨雄,陈建军,何芳.
正常成长的健康一代——“90后”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J]
.当代青年研究,2009(9):1-8.
被引量:21
3
吴鲁平,彭冲.
中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政策研究——一种文本内容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0(12):30-35.
被引量:13
4
杜立婕,万小庆.
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19-29.
被引量:5
5
杨雄.
我国儿童社会政策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
.当代青年研究,2011(1):1-6.
被引量:11
6
曲文勇,祁洁.
孤儿就业模式新探索:孤儿职业技术学校内的社工介入[J]
.社会工作,2011(15):22-24.
7
张祺.
基于孤残儿童的家庭补偿教育方式探析[J]
.考试周刊,2011(66):210-211.
8
丁华芳,张永梅.
社区培力视角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实践研究——对G市福利院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案例考察[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2):22-27.
被引量:5
9
黄依心.
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寄养问题探析[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0(3):291-291.
10
卢玮,林宝贤.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成效研究[J]
.青年探索,2019(6):66-8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3
1
昝飞,曾凡林.
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J]
.中国特殊教育,2001(2):45-48.
被引量:19
2
曾凡林,季玉华,鲁容芳.
寄养孤残儿童的特殊教育状况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2002(4):66-69.
被引量:6
3
马玉卓.
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效果探析——以济南市Z村家庭寄养基地为例[J]
.社会工作,2010(16):49-52.
被引量:7
4
尚晓援,伍晓明,万婷婷.
从传统到现代:从大同经验看中国孤残儿童福利的制度选择[J]
.青年研究,2004(7):9-18.
被引量:8
5
冯立伟.
社会福利社会化带来儿童福利机构新的发展趋势[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7):40-43.
被引量:5
6
崔丽娟,吴明证.
寄养家庭属性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4):429-431.
被引量:13
7
尚晓援,伍晓明,杨洋.
南昌市儿童保护制度的演变[J]
.青年研究,2004(11):28-37.
被引量:4
8
张诚学.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寄养家庭的招募[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11):8-12.
被引量:2
9
曾凡林,昝飞.
家庭寄养和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J]
.心理科学,2001,24(5):580-582.
被引量:15
10
崔丽娟,杨志勇.
家庭寄养对孤儿社会成长作用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1):37-39.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2
1
王先进.
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看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的转变[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1):6-9.
被引量:10
2
韩伟,罗利君,李珂.
多元化孤儿救助模式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35-36.
3
杜立婕,万小庆.
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19-29.
被引量:5
4
张露.
家庭寄养研究文献综述[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4):242-244.
5
乔东平,谢倩雯.
中美家庭寄养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2013(10):110-115.
被引量:6
6
赵川芳.
民间组织介入孤儿救助的空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14(4):33-36.
7
郑清文.
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
.科技视界,2014(19):33-33.
8
金家铭,张芳.
家庭寄养制度完善之建议——以杭州市为研究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2015(2):288-289.
9
金家铭,张芳.
家庭寄养制度法律完善研究——以杭州市为研究视角[J]
.学理论,2015(1):162-163.
10
梁土坤.
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向——从《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到《家庭寄养管理办法》[J]
.理论月刊,2015(7):157-16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王俊丽.
家庭寄养儿童案例分析与反思[J]
.社会工作,2009(24):59-61.
2
谌小猛,钱志亮.
美国寄养儿童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2010(7):16-22.
被引量:4
3
秦琴.
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846-849.
被引量:11
4
常雅慧.
试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西部地区弱势儿童保护[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113-115.
5
常雅慧.
社会工作视角下西部地区弱势儿童保护工作探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6):41-44.
6
石庆龄.
苏州家庭寄养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
.学理论,2013(7):73-75.
7
张芯子琪.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文献综述[J]
.改革与开放,2013(9):71-72.
8
武俊萍.
“乳娘”的失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缺失分析——以T市某“乳娘村”为例[J]
.社会工作,2014(1):32-39.
被引量:3
9
李利玲,卜清平.
福利院孤残儿童抚育模式的比较分析——以湖北某儿童福利院为例[J]
.社会福利,2018,0(9):38-45.
被引量:4
10
乔东平,谢倩雯.
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J]
.东岳论丛,2014,35(11):116-122.
被引量:33
1
徐祖荣.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
.长江论坛,2007(4):62-66.
被引量:9
2
徐祖荣.
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7,6(2):33-37.
3
周焕龙.
试论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资源配置[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0):36-38.
被引量:2
4
唐亚彬.
浅谈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内在支持环节[J]
.新闻传播,2015(3X).
被引量:1
5
刘继同.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3(10):46-48.
被引量:8
6
陈盼盼.
失独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探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视角[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4):65-71.
被引量:12
7
郭名倞.
中国与发达国家儿童福利机构照顾模式的比较——以杭州百合花保育中心为例[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4(9):46-49.
被引量:2
8
陈鹏宇.
协同治理视域下我国老人长期照顾模式问题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4):181-181.
9
张小莉.
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洛阳市儿童福利院的调查分析[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4):11-13.
被引量:1
10
陈国梅,陆晓红,冯浸.
养护在家庭 康教在机构——“家院二元”家庭寄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民政,2016(7):49-50.
中国青年研究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