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与“义”的对立统一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存在着统治阶层和思想阶层的“大传统”与平民阶层的“小传统”之间的分野,前者宣扬仁爱与礼教,倡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后者则崇尚情义与平等,信奉以“义”为特色的道德观念,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存在于同一社会中并相互融合。
作者
肖立斌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仁
义
对立统一
宗法等级制度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86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1
[美]费正清 张理京 译.美国与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0.
被引量:8
2
.论语·学而[M].,..
被引量:170
3
.老子·十八章[M].,..
被引量:5
4
.韩非子·奸劫弑巨[M].,..
被引量:1
5
.论语·宪问[M].,..
被引量:88
6
.孟子·尽心上[M].,..
被引量:143
7
.论语·颜渊[M].,..
被引量:229
8
程颢 程颐.河南程氏粹言卷一[M].,..
被引量:1
9
朱熹.答陈器之[M].,..
被引量:1
10
贾谊.新书·礼[M].,..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86
1
邓长江,吕清华.
从“和合文化”看新时期中国外交策略[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5):63-66.
被引量:8
2
罗成翼.
简论传统诚信观与现代诚信伦理[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1-3.
被引量:2
3
罗会必,吕中国.
荀子的犯罪学思想探略[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62-63.
4
张隽.
任贤与正己:领导者提高绩效的双重选择[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64-65.
5
平飞.
略论中华民族个性及其当代培育[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20-26.
6
赵荣织.
五代义儿与社会政治[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31-135.
被引量:5
7
陈晓明.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及时代价值[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8):70-71.
被引量:1
8
黄兴生,沈惠平.
“考德”探折[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51-52.
9
王治国.
殡葬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1):8-11.
被引量:1
10
涂可国.
儒家人性之先天特质[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2):48-50.
同被引文献
41
1
谢维俭.
仁、义的本义与演变[J]
.社会科学,2007(11):142-148.
被引量:7
2
寺田浩明,潘健.
清代民事审判与西欧近代型的法秩序[J]
.中外法学,1999,11(2):123-127.
被引量:32
3
刘作翔.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J]
.法学评论,1998,16(5):40-50.
被引量:42
4
萧国亮.
中国传统社会的皇权与精耕农业[J]
.社会学研究,1993(3):79-85.
被引量:1
5
本杰明.史华兹,高鸿钧.
论中国的法律观[J]
.中外法学,1991,3(3):59-61.
被引量:15
6
胡旭晟.
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J]
.比较法研究,1991,5(1):21-35.
被引量:25
7
武乾.
中国古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美国ADR[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3):11-12.
被引量:13
8
尤陈俊.
“不变”的中国基层司法风格及其社会经济背景[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3):12-13.
被引量:8
9
谢晖.
中国古典法律解释中的目的智慧——追求法律的实用性[J]
.法学论坛,2005,20(4):53-65.
被引量:11
10
陈晓明.
论修复性司法[J]
.法学研究,2006,28(1):52-61.
被引量:66
引证文献
4
1
杨婷,郭一辉.
道法规范体系视阈下礼法关系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3):17-19.
2
徐光华.
刑事和解的刑法文化考察[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156-168.
3
崔楠.
恢复性司法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考证[J]
.政法论丛,2007(1):68-73.
被引量:7
4
卢荷,吴重涵.
“混”的农民工子弟同辈群体社会网络研究——基于历史文献梳理[J]
.教育学术月刊,2017(11):44-5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徐光华.
刑事和解的刑法文化考察[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2):156-168.
2
廖劲敏.
恢复性司法的构建基础及在中国的实践价值[J]
.嘉应学院学报,2008,26(5):113-116.
3
张锐.
社区治理视角下恢复性司法的功能[J]
.金田,2012(8):202-202.
4
刘炯.
论恢复性司法模式中的宗教因素与我国宗教文化资源的本土困境[J]
.世界宗教研究,2010(2):11-18.
5
陈浩.
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之探——以和谐社会为语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0-15.
被引量:2
6
罗兵.
社区治理视角下恢复性司法的功能[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1X):242-242.
7
戴艳玲,陈志海,司紹寒.
监狱恢复性司法实践路径研究[J]
.中国司法,2014(11):63-66.
被引量:2
8
高平安,郭钊.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问题分析[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9,0(8):27-32.
被引量:6
9
杨梨,王曦影.
农村青少年校园欺凌的群体文化与底层再生产[J]
.教育学报,2021,17(4):133-147.
被引量:13
10
洪晨.
再造希望:乡村低学业成就学生的文化生产图景[J]
.青年研究,2024(3):25-38.
1
肖立斌.
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与“义”的对立统一[J]
.学术论坛,2006,29(1):47-50.
被引量:2
2
张立娟.
从“适度”原则看穆斯林的道德追求[J]
.中国穆斯林,2003(4):37-38.
3
金晖.
“和合”之学的历史蕴涵[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2):29-30.
4
魏义霞.
宋明理学知行观探究[J]
.齐鲁学刊,2007(2):32-36.
被引量:4
5
张海燕.
论魏晋玄学的名教思想[J]
.孔子研究,1988(4):99-106.
被引量:1
6
孟凡华.
生活拾贝──心语点滴[J]
.中国天主教,1997(2):30-31.
7
刘然.
经与权的统一:孟子之礼学微探[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8):88-90.
8
曹晓虎.
儒家“情”的观念的发展及其与佛、道关系[J]
.中州学刊,2004(2):130-133.
被引量:1
9
陈一秀.
中国传统家礼的家庭德育价值研究[J]
.文学教育,2009(21):24-25.
10
聂万厉,李春凯.
析兼爱 促和谐——由墨子兼爱思想所想到的[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8):65-65.
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