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结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以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 A为材料,采用自交,异交,天然异交研究了3种不同授粉方式的结实性表现,采用隔离制种方式研究了不同行比制种对结实性的影响,采用不同辅助授粉方式研究了辅助授粉对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自交结实为0,不育性彻底。异交和天然异交结实好,有利于杂交制种。隔离制种父母本1∶5行比的情况下,母本的结实正常,单株产量高。3种人工辅助方式对15 A的结实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
王国槐
龚莉
官春云
陈社员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Seed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不育系
结实性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李云昌,郑元本,龚仁才,顾锡坤.
N_(86)不育材料的选育及研究初报[J]
.中国油料,1989(4):6-10.
被引量:11
2
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
油菜不同品种逆境下结实性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6):467-468.
被引量:3
3
王国槐,官春云,李木旬,于长海,陈社元.
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5):440-44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李殿荣,杂交油菜秦油2号论文集,1993年
被引量:1
2
刘后利,油菜的遗传和育种,1984年
被引量:1
3
何启伟,石惠莲.萝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遗传机制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7(02).
被引量:1
4
傅廷栋.国外油菜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概况[J]中国油料,1983(04).
被引量:1
5
侯国佐,胡光灿,潘文生.
甘兰型杂交油菜F_1开花结实与气温关系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2,19(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1
1
李云昌,蔡明,郑元本,胡琼,刘贵华.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的研究及恢保关系测定[J]
.中国油料,1993(3):8-11.
被引量:17
2
代文东,代继跃,黄泽素,杨晓容,李德珍,王璐璐.
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Ⅳ.黔油14号制种父母本种植方式[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25-27.
被引量:9
3
曾川,徐洪志,廖淑梅,张大琼,陈吉光,张红.
播种期对油菜CMS130A感温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6,26(5):40-42.
4
曾川,徐洪志,廖淑梅,张大琼,陈吉光.
播种期对甘蓝型油菜CMS130A感温特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6(6):31-33.
5
徐一兰,唐海明,官春云.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6,20(5):446-452.
被引量:7
6
廖淑梅,徐洪志,曾川,张大琼,陈吉光.
不同海拔高度秋播甘蓝型油菜CMS130A的感温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4-7806.
7
莫鉴国,李万渠,彭云强,余勤.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混播制种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03-206.
8
董云,方彦.
我国克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592-3594.
被引量:1
9
代文东,代继跃,黄泽素,王璐璐,杨晓容,李德珍.
气候及栽培因子对黔油14号母本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31-33.
被引量:2
10
唐章林,李加纳,谌利,曾廷涛,张学昆.
温度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杂种一代育性的影响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5):425-430.
被引量:9
<
1
2
3
>
同被引文献
62
1
冯辉,王玉刚,林桂荣,徐书法.
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向小白菜中转育的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2):10-13.
被引量:20
2
陆光远,杨光圣,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谱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4,31(11):1309-1315.
被引量:15
3
李胜国,刘玉乐,康良仪,田波.
烟草花药特异启动子的克隆、活性测定及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构建[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5,3(3):25-32.
被引量:8
4
李树林,周志疆,周熙荣.
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法制种[J]
.上海农业学报,1995,11(1):21-26.
被引量:29
5
杨光圣,傅廷栋,马朝芝,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建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4):316-321.
被引量:7
6
龚莉,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陈光尧.
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J]
.作物研究,2005,19(3):185-188.
被引量:7
7
曹光诚,孙勇如,陈占宽,赵世民,舒群芳,马江生,张利明,李文彬.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克隆及构建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3):20-26.
被引量:22
8
卢利方,冯仁军,张银东.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克隆[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1):7-11.
被引量:6
9
陈银华,张广平.
雄性不育基因barnase对西瓜的遗传转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2):128-130.
被引量:7
10
吴建勇,沈俊儒,刘平武,杨光圣.
应用cDNA-AFLP研究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差异表达基因[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9):1921-1926.
被引量:11
<
1
2
3
4
5
…
7
>
引证文献
3
1
高健强,余显权,赵德刚.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3):279-283.
被引量:2
2
付伟,马小军,唐其,兰金旭.
我国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51-8853.
被引量:2
3
陈社员,官春云,刘忠松,官梅,邬贤梦,谭太龙,张振乾,肖钢,陈浩,杨倩.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系统研究Ⅰ.转基因雄性不育系15A选育[J]
.作物研究,2015,29(2):128-13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付伟,马小军,唐其,兰金旭.
我国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51-8853.
被引量:2
2
刘振林,柯丽萍,何海燕,陈锦清.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基因BnaX.MS1.a的克隆及其amiRNA载体的构建[J]
.浙江农业学报,2010,22(5):552-557.
被引量:1
3
刘菲,马晓飞,李艳飞,王爱芳,靳凤,马翎健.
两个育性相关基因在几类小麦雄性不育材料中的表达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9):1731-1735.
被引量:3
4
成日辉,匡代勇,杨源树,唐伟杰,邓力超.
油菜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20-22.
被引量:2
5
宋志红,孟庆忠,张涛,李国荣.
抗除草剂基因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120-6123.
被引量:3
6
赵婷婷,陈倩,夏志林,王军,喻奇伟,王磊,聂琼,刘洋,刘仁祥.
Cams1基因在烟草上的同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2020,41(2):72-78.
被引量:2
7
关周博,董育红,田建华,王学芳,张忠鑫,郑磊.
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9-13.
被引量:4
1
刘海燕.
授粉方式对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遗传性影响的研究[J]
.作物杂志,2008(6):48-51.
2
余应弘,黄景夏,刘进明.
长粒型籼稻品种天然异交性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1995(1):16-16.
被引量:1
3
袁彩勇,袁生堂,文正怀,朱光.
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1):41-42.
被引量:1
4
雒树青,张雄杰,盛晋华.
不同授粉方式和花序不同部位肉苁蓉种子质量的比较研究[J]
.科技导报,2008,26(14):88-92.
被引量:11
5
罗金泉.
土壤机械深松探析[J]
.南方农机,2017,48(2):23-23.
被引量:2
6
特木尔布和,王金花,德格希.
不同授粉方式对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内蒙古草业,2008,20(1):29-32.
被引量:3
7
鞠晓峰,于开源,曲善民.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传粉生物学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1):48-50.
被引量:1
8
袁钧,潘转霞,刘巷禄,石跃进,李成奇.
晋A棉花质核不育系的天然异交与成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2):21-23.
被引量:5
9
曹芳,李志刚,李旭新,于德彬.
大豆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3-25.
被引量:8
10
石跃进,袁钧,潘转霞,李成奇,刘巷禄.
海南冬繁棉花的天然异交与成铃[J]
.中国棉花,2001,28(3).
被引量:5
<
1
2
>
种子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李献云
况利
费立鹏
艾明
童永胜
徐东
杨甫德
陈建梅
贾存显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相关主题
自杀未遂
自杀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