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1-313,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4
-
1张群.《我与日本七十年》[M].(台湾) 中日关系研究会,1980年版.第15页,第120页,第48页,第4页,第46页,第49页,第51页,第64页. 被引量:3
-
2章伯锋 庄建平.《抗日战争》第三卷(下)[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47页,第811页,第802页,第808页,第812页,第812页,第802页,803页,第849页,第850页. 被引量:2
-
3张皓.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争论与亲英美派、亲日派的形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106-112. 被引量:2
-
4.《张群先生对日言论选集》[A]..《任外交部长的回忆》[C].台湾中日关系研究会,.第278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4
-
1[5]Rohan Butler and J · P · T · Bury: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2nd Series. P674. 被引量:1
-
2[14](日)关宽治.满州事变[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P394-395. 被引量:1
-
3[24]张逢舟.近五十年中国与日本:第一卷[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P125~126. 被引量:1
-
4[28]陈公博.苦笑录[M].现代史料丛刊社,1981.P2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1
-
1蒋永敬.张群与调整中日关系[J].抗日战争研究,1993(2):86-101. 被引量:3
-
2陈鸣钟.试论1935、1936年中日会谈[J].民国档案,1989(2):105-118. 被引量:5
-
3吴蓓.中日交涉与张群对日外交策略[J].东北亚论坛,2007,16(2):116-121. 被引量:1
-
4《张外长演词之诠释》,《大公报》(天津),1936年5月27日. 被引量:2
-
5《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外交报告》,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七十二辑.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发行1977年版,第439页. 被引量:1
-
6严如平.《张群在1936年中日外交谈判中的强硬态度》[J].民国春秋,1994,. 被引量:2
-
7《广田出席议会阐明外交方针》,《申报》,1935年1月23日,第2张第7版. 被引量:1
-
8《广田三原则的交涉》,"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编:《中日外交史料丛编(4):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66年版,第15页. 被引量:1
-
9《广田三原则之由来》,"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编:《中日外交史料丛编(4):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第15-16页. 被引量:1
-
10《广田三原则之提出》,“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编:《中日外交史料丛编(4):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第17-18页. 被引量:1
-
1中国将在世贸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J].国际展望,2001(22):37-37.
-
2郭朋弟.二战中英国的侵华政策及其战略目标[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6):81-83.
-
3庞中英.SARS对中国外交的挑战[J].经济月刊,2003(6):36-37. 被引量:1
-
4田超,牛亚聪.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创建及历史贡献(下)[J].共产党员(河北),2015,0(27):26-27.
-
5陈徒手.尼克松访华接待工作的幕后细节[J].各界,2015,0(6):24-28.
-
6耿庆彪.论江泽民的外交观[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7(2):3-6. 被引量:1
-
7王德明.专题十一 树立新外交观,建设新型关系[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5,0(4):37-39.
-
8李玉贵,赵俊华.现代国家价值观的全新宣示——学习习近平主席访欧系列重要讲话[J].理论研究,2014(6):24-27.
-
9赵英兰.论毛泽东抗日外交观[J].中共党史研究,2004(6):69-74. 被引量:2
-
10赵英兰.论五四前戴季陶的对日外交观[J].史学集刊,1998(3):50-5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