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4
-
1吴声怡,彭陈椿,徐丽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21-24. 被引量:6
-
2郭军华.新农村建设要谨防四种倾向[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10(3):18-19.
-
3张志萍,贺超,李刚.“新农民”培养计划背景下的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视界,2019,0(18):235-235.
-
4李翠珍.欠发达地区培养新农民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10-10.
-
1张雷声.创新农村经济组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高校理论战线,2006(3):4-8. 被引量:2
-
2程丽娜.垃圾桶进农村喜忧参半[J].乡镇论坛,2012(33):9-9.
-
3陈彦.因地制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城市建设(下旬),2010(6):14-14.
-
4单琰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J].宜宾学院学报,2006,6(9):18-20. 被引量:2
-
5茆志英,李晓明.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66-71. 被引量:1
-
6冯春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五个不到位”问题必须解决——基于对长兴县部分行政村的调查[J].资料通讯,2006(12):9-11.
-
7徐明.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筹资模式初探[J].徽州社会科学,2006(4):45-46.
-
8杜梅萍.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延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纪实[J].前线,2006(5):28-29. 被引量:2
-
9高中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6):6-6.
-
10李明贤,李立清.新农村建设评价理论及其实践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6(6):89-92.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