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新在哪里?——兼论新中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
1徐东.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以美、日、英、德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81-84. 被引量:8
-
2张超明.浅谈初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138-138.
-
3张超明.浅谈初中综合素质评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3):183-183.
-
4魏应斌.分步批改 提高效率——高年级作文评价程序化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13(1):64-66.
-
5卢强.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知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50-53. 被引量:4
-
6郭思乐.从“拉牛上树”到“驱牛向草”(新)——兼论评价情结[J].基础教育论坛,2013,0(10Z):19-21.
-
7金光远,冯军.论高校教师评价功能的实现[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6):84-87. 被引量:15
-
8徐佳.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教育评价实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2):136-136.
-
9郝传彬.公正 公平 科学的评价[J].小学科学,2012(1):88-88.
-
10迟仁成.高校国防教育评价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1994,11(1):21-23. 被引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