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03年6月24日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2003年6月24日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500hPa低槽的加深 加强东移和副热带高压位置与强度的适中是该过程的重要条件;高空西北急流的建立、低层切变 及西南急流南压是形成该过程的主要系统;而底层冷空气的渗透则是触发机制。另外,物理量场 上的高能、高湿及强上升运动,也是此次大暴雨的重要特征。
作者
沈锦栋
机构地区
金华市气象局
出处
《浙江气象》
2005年第4期7-10,39,共5页
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大暴雨
副高
急流
切变线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李邦宪等著..金华地区汛期暴雨诊断分析和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12.
2
[2]孙淑清,等梅雨期暴雨过程中高低空流场耦合关系的分析和数值试验.东亚季风和中国暴雨.气象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3
徐海明,何金海,周兵.
夏季长江中游大暴雨过程中天气系统的共同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2001,12(3):317-326.
被引量:31
4
陆汉城主编..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29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陈受钧.
梅雨末期暴雨过程中高低空环流的耦合——数值实验[J]
.气象学报,1989,47(1):8-16.
被引量:31
2
丁一汇.
暴雨和中尺度气象学问题[J]
.气象学报,1994,52(3):274-284.
被引量:238
3
陶祖钰,黄伟.
大暴雨过程中与急流相关气块的三维运动分析[J]
.气象学报,1994,52(3):359-367.
被引量:15
4
何金海,朱乾根.
T_(BB)资料揭示的亚澳季风区季节转换及亚洲夏季风建立的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1996,12(1):34-42.
被引量:104
5
丁一汇 蔡则怡 等.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的研究[J].大气科学,1978,2(3):276-289.
被引量:35
6
斯公望 杜立群.南亚高压北缘的高空气流发散对梅雨锋暴雨发展的关系[J].杭州大学学报,1987,14(2):233-244.
被引量:1
7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被引量:6
8
何金海,热带气象学报,1996年,12卷,1期,34页
被引量:1
9
赵明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暴雨气候图集,1995年
被引量:1
10
丁一汇,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1993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0
1
杨莲梅,杨涛.
阿克苏北部绿洲强对流暴雨与冰雹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2004,22(2):11-16.
被引量:5
2
张弘,孙伟.
2003年陕西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
.灾害学,2004,19(3):55-61.
被引量:26
3
罗玲,何金海,谭言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过程的合成特征及其可能机理[J]
.气象科学,2005,25(5):465-473.
被引量:26
4
金荣花,矫梅燕,徐晶,秦华锋.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1):60-66.
被引量:32
5
李向红,黄嘉宏.
广西大范围暴雨期间孟加拉湾强对流演变及东移特征[J]
.气象科技,2006,34(2):151-156.
被引量:7
6
李向红,蒋丽娟,薛荣康,黄嘉宏.
广西季风暴雨中期预报平台研制思路与应用[J]
.气象,2006,32(5):110-115.
被引量:5
7
李向红,蒋丽娟,姚立宏.
夏季风系统影响下广西锋面型强暴雨动力及水汽输送特征[J]
.气象科技,2006,34(3):254-259.
被引量:16
8
陶诗言,卫捷.
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J]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5):513-525.
被引量:180
9
汪靖,刘宣飞,韩桂荣,何金海.
2005年江淮流域入梅偏晚的成因分析[J]
.气象,2006,32(12):76-81.
被引量:17
10
杨素雨,严华生.
冬季北太平洋南北海温异常对我国汛期雨带类型的影响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2007,18(2):193-20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
1
李玉芳,黄杰.
4月9~13日江西连续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卫星云图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3,27(3):23-24.
被引量:3
2
周雨华,黄培斌,刘兵,张海,黄小玉,丁小剑.
2003年7月上旬张家界特大暴雨山洪分析[J]
.气象,2004,30(10):38-42.
被引量:18
3
黄海波.
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
.干旱气象,2005,23(3):22-25.
被引量:9
4
欧坚莲.
梧州市两次致洪暴雨诊断分析[J]
.广西气象,2005,26(A02):77-77.
被引量:1
5
刘志雄,戴泽军,叶成志,李耨周,陈勇.
“04.6”湘西北特大致洪暴雨形成机理分析[J]
.气象,2005,31(10):61-67.
被引量:15
6
许新田,李明,陶建玲,宁志谦,郭大梅.
陕西2003年持续性暴雨高低空急流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2006,26(6):682-688.
被引量:29
7
谭永秀,吴涛,文强,陈剑云,朱明.
2005年盛夏十堰市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
.暴雨灾害,2007,26(1):57-62.
被引量:8
8
黄安丽 高坤.对流层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动力学分析[J].杭州大学学报,1982,(3):356-364.
被引量:6
9
叶成志,潘志祥,刘志雄,黄小玉.
“03.7”湘西北特大致洪暴雨的触发机制数值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2007,18(4):468-478.
被引量:30
10
曹晓岗,姚祖庆,漆梁波,等.上海“0185”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C]∥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周永生,邓珍.
2008年7月初江西一次东南风低空急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80-283.
被引量:1
2
梁明增,黄骏,许丽华,朱金菊.
张家界“6.8”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84-28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孟琼,刘良玖.
2003年5月27日张家界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98-299.
被引量:2
2
周文志,唐熠,王艳兰,孙莹,蒋丽娟.
低空急流暴雨天气概念模型及其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灾害学,2011,26(4):14-18.
被引量:10
3
闫昕旸,王文,何金梅.
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2014,32(1):87-92.
被引量:16
4
崔永跃,陈小婷,郭立峰.
陕西省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6):111-117.
被引量:2
1
黎明.
Cause Analysis on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10):43-46.
2
段昌辉,李建芳,吴宇华.
“8.17”宝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陕西气象,2001(4):1-3.
3
杨荆安,孟英杰.
2008年5—9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续)[J]
.暴雨灾害,2009,28(1):92-95.
被引量:1
4
李顺利,崔焕东,王平,崔新建,魏慧娟,李中州.
一次大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B09):40-43.
5
熊文兵,李江南,姚才,王安宇,冯瑞权.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7,23(1):90-97.
被引量:62
6
王宁,王晓明.
MCC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及其数值预报能力的检验[J]
.吉林气象,2000(3):22-25.
7
刘家峻,于江龙,梅娜,徐建.
2009年11月石家庄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5):75-78.
被引量:6
8
伍红雨.
安顺地区“95.6.25”大到暴雨分析[J]
.贵州气象,1996,20(1):42-44.
9
金磊,姚洁.
2012年7月31日山西一次暴雨过程分析[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6):145-146.
被引量:2
10
郭大梅,陈小婷,刘勇.
西北气流控制下陕西两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分析[J]
.陕西气象,2015(3):6-11.
被引量:2
浙江气象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