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格权问题的探究及其发展理论对未来中国民法典的影响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
1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上)[J].法学,2002(6):46-53. 被引量:88
-
2徐国栋.再论人身关系——兼评民法总则条文建议稿第三条[J].律师世界,2003,0(2):9-14. 被引量:4
-
3洪丰,黄茵茵.物权法的西方样本[J].公民导刊,2005(8):16-17.
-
4张永,王争学.非登记地役权效力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9):357-357. 被引量:1
-
5张维银,卜村吏.浅析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5):375-375.
-
6王茂祺.民事权利能力与人格关系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87-90. 被引量:1
-
7顾建国.独立责任与法人人格关系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1):162-162.
-
8王利明.关于《物权法(草案)·总则》的几点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1-14. 被引量:10
-
9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下)[J].法学,2002(7):49-54. 被引量:23
-
10梁新明,翟红芬.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定位[J].法制与经济,2008,17(16):37-38.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