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发展循环经济若干制度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出处
《经济论坛》
2005年第23期23-25,共3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7
-
1周伏秋.能效标准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能源,2005,27(9):19-22. 被引量:2
-
2刘雪飞,赵鹏大,张路锁,陈建平.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合理代际分配[J].资源与产业,2006,8(1):46-48. 被引量:3
-
3赵美珍,沈旭红.我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6(09X):238-239. 被引量:1
-
4[奥]ArnulfGrubler著,吴晓东等.技术与全球性变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5费文博,于立宏.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石化产业为例[J].统计研究,2009,26(11):36-43. 被引量:13
-
6王晓琳,姬长生,任海兵.我国矿业循环经济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2010,19(1):52-54. 被引量:18
-
7梁鸣,沈耀良.循环经济理念的发展与实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21(2):107-110. 被引量:20
-
1姜立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7):15-17. 被引量:3
-
2张凤桐,李淑春.建立科学、公正、权威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估服务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1999,19(6):5-6. 被引量:4
-
3赵丰年,张永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的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杨浦区大学科技园的研究[J].经济论坛,2012(5):117-119. 被引量:4
-
4节能节材促使环保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9(6):34-35.
-
5华山.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建设(一)[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20(11):13-17. 被引量:3
-
6李长江..观点[J].企业科协,2005(11):32-32.
-
7许津荣.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J].唯实,2016,0(2):4-6.
-
8汤慧兰,孙德生.工业生态系统及其建设[J].中国环保产业,2003(2):14-16. 被引量:27
-
9向运荣,黄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及其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环境监测,2001,17(6):6-8. 被引量:42
-
10张博.浅议生态小区及其建设的可行性[J].知识经济,2013(4):57-5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