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前状态。方法采用CA-7000凝血仪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蛋白C活性(PC: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采用SLT 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蛋白C抗原(PC:A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凝血功能显著增强(P<0.01),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由于消耗显著减低(P<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导致其处于血栓前状态。
作者 张文静
出处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Alarcon-Segovia D, Cabral AR. The antiphospholipid/cofactor syndromes. J Rheumatol, 1996, 23(8): 1319-1322. 被引量:1
  • 2王振义等主编..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83.
  • 3李家增等主编..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87.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