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中走向沉稳——略评近年出版的文学原理教材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6-57,共2页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
1周建成,何松山.“三味书屋”命名缘由三说略评[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1998(7):44-44.
-
2张祥云.试题平稳适中 突出能力考查——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略评[J].学语文,2016(4):58-58.
-
3罗易.一样风流两样情——《滕王阁序》同题教学设想略评[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7(5):27-27.
-
4郑靖茹.对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编著的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3(3):19-21.
-
5毛慧玉.尊重而不拘泥 依靠而有变通——谈对“文学概论”教材的合理使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4(4):76-79.
-
6陈华.追及和相遇问题解题策略评析[J].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2011(7):50-50.
-
7李振杰.对象·体系·教材·教法——关于革新师专文学概论课的几点设想[J].晋中学院学报,1982,7(1):82-93.
-
8陈瑶.一节科学课的简记与略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4):19-20.
-
9王世德.谈文学本质观念的更新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0(3):90-93.
-
10刘挺生.自然中自觉的人生选择──路翎的文学道路[J].平顶山学院学报,1995,0(1):2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