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病之新感与伏邪探源─—兼对《温病学》教材(五版)中的一点商榷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作者用大量的、详实的材料,引经据典,旁证博引,从源到流,阐述了新感与伏邪应导源于《内经》,底定于王叔和、巢元方,命名于汪石山、吴又可,发展完善于秦之桢、沈宗淦、叶霖、刘吉人诸家的观点,以与温病学(五版教材)商榷。
作者
董锡玑
韦大文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新感温病
中医病机
伏气温病
温病
分类号
R254.20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1
1
李洪涛.
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考辩[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1-3.
被引量:6
2
孙浩.
温病新感和伏气学说的讨论[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3):13-14.
被引量:3
3
吴越人.伏气温病和新感温病[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36-36.
被引量:1
4
张德超.关于温病新感伏邪说的初步探讨[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6.
被引量:1
5
郑金生.中医古籍孤本大全:伤寒选录:内容评介.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2:7.
被引量:1
6
汪机.伤寒选录.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2:7.
被引量:1
7
郑重光..温疫论补注.北京:人卫生出版社,1955:3.
被引量:1
8
郭雍.仲景伤寒补亡论:温病六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被引量:1
9
赵国平.南宋郭雍是新感温病的首倡者[J].江苏中医杂志,1986,:38-38.
被引量:2
10
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陈氏其顺堂刻本(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陆翔.
“新感温病”首倡者考辨[J]
.中华医史杂志,2011,41(3):161-164.
被引量:2
2
田艳霞.
《伤寒大白》考略[J]
.兰台世界(中旬),2013(10):145-146.
3
曾治君,郑恬,吉燕华,张政杰,艾琴英,严小军,刘红宁.
伏邪理论的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159-16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王键,黄辉,蒋宏杰.
新安医学十大学说(下)[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51-2057.
被引量:15
2
陈建仪,陈升有.
清热化湿方辅治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743-745.
被引量:18
3
王玉,陈怀珍,赵漫丽.
基于伏邪理论辨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3):246-249.
被引量:12
4
李坤宁,张庆祥,徐成岩,李奕,李作伟.
伏邪病因病机特点的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2):2170-2173.
被引量:40
5
冯博懿,韩亚光,龙文.
运用伏邪理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J]
.中医学报,2020,35(9):1878-1881.
被引量:9
6
张莹,聂红明,俞嫣青,魏宏德,蒋康伟.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J]
.河南中医,2021,41(6):829-831.
被引量:6
7
程婷,李祥,黄鹏,杨文明.
基于伏邪学说论治带状疱疹[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8):67-69.
被引量:4
8
龚婷婷,吴冬梅.
从伏邪理论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证治[J]
.福建中医药,2021,52(12):31-33.
被引量:6
9
舒国发,祝东升,钟馨,翟臻,赵立娜,梁晨,李桃花,李巍,李以良,黄思瑶.
基于伏邪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证探讨[J]
.现代中医临床,2022,29(1):39-43.
被引量:8
10
施烽峰,石强.
伏风初探[J]
.江西中医药,2022,53(7):13-16.
被引量:6
1
王四平,张凯,白玉明,杨阳,张明泉,李士懋.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温病[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30(1):1-4.
被引量:6
2
张之文.
《温病学》教材中几个疑难问题探析[J]
.中医教育,1989(1):39-40.
3
王世桓.
关于温病的新感与伏邪的区别[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7):1368-1368.
4
傅佑宝.
汪石山对温病学的贡献[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6):18-18.
被引量:2
5
黄建军.
汪石山针灸学术思想浅探[J]
.江西中医药,1993,24(1):43-44.
6
程方平,吕文亮.
中医规划教材《温病学》述评[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4):49-50.
7
李洪涛.
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考辩[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1-3.
被引量:6
8
杨忠奇,赵立诚,冼绍祥.
从颅脑损伤论“脑主神明”[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2-4.
被引量:2
9
龚少愚.
吴新欲调肝安心法治疗心悸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06-406.
被引量:5
10
龙玲.
试论脾阴虚、肝气虚泄泻之证治[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24-25.
河南中医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