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共1页
City Planning Review
同被引文献25
-
1杨颖.企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组织关联机理分析[J].长江论坛,2004(4):32-37. 被引量:21
-
2桂国庆,陈勤,倪云飞,刘文胜,秦宗煌.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05,24(4):9-11. 被引量:16
-
3许坚.健康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62-64. 被引量:8
-
4韦亚平.人口转变与健康城市化——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重大选择[J].城市规划,2006,30(1):20-27. 被引量:27
-
5仇保兴.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城乡建设,2006(1):6-13. 被引量:15
-
6谷荣,顾朝林.城市化公共政策分析[J].城市规划,2006,30(9):48-51. 被引量:17
-
7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30(B11):32-35. 被引量:182
-
8姚士谋,陈振光.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策略的综合分析[J].城市规划,2006,30(B11):60-64. 被引量:23
-
9吕斌,陈睿.实现健康城镇化的空间规划途径[J].城市规划,2006,30(B11):65-68. 被引量:16
-
10牛凤瑞.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J].城市,2006(6):12-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7
-
1王学勇.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17-418. 被引量:1
-
2陈晓雅.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经济视野,2013(16). 被引量:1
-
3何孝沛,梁阁,丁志伟,王发曾.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2):257-264. 被引量:33
-
4陈明星.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地理研究,2015,34(4):614-630. 被引量:144
-
5朱洪祥,雷刚,吴先华,刘阳强.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城镇化质量评价——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深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7-12. 被引量:41
-
6程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J].经济地理,2012,32(4):25-31. 被引量:28
-
7蒋涤非,宋杰,刘蓉.健康城市化的响应机制及指标体系——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2(5):15-20. 被引量:12
-
8印红旗.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9):62-63.
-
9王学勇.发展质量视角下江苏省城市化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9):9-12.
-
10蒋涤非,宋杰.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支持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13,28(2):79-83. 被引量:17
-
1陆大道.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J].今日国土,2007(12):12-13.
-
2辜胜阻,李睿,吕勉.如何避免城镇化被“房地产化”的误区[J].商业时代,2013(14):4-6. 被引量:6
-
3王建康.科学发展视阈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33(3):98-102. 被引量:6
-
4徐婷婷.关于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创新的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现代交际,2016(18):41-42.
-
5陈春.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7-9. 被引量:110
-
6石海波,任世鑫,谢志祥,王国璞,徐晓霞.河南省健康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创新科技,2015,15(5):63-66.
-
7陈静.中国四大区域城镇化比较及健康发展对策[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6):30-32.
-
8荆志伟.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28(1):38-43.
-
9段进军.健康城镇化是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J].改革,2009(5):124-130. 被引量:9
-
10陈军.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的实现形式和长效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4(8):41-46.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