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制论与纯美学的去魅
被引量:4
The Theory of Artistic System and the Lost Charm of Pure Aesthetics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参考文献12
1 Pierre Bourdieu,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51. 被引量:1
2 比格尔.《先锋派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9页. 被引量:5
3 李普曼编.《当代美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 被引量:6
4 泰勒 冯青虎译 载邓正来 亚历山大编.《市民社会的模式》[A].载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C].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被引量:5
5 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被引量:187
6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被引量:6
7 布尔迪厄 华康德 李猛 李康译.《实践与反思》[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页. 被引量:3
8 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197、194页. 被引量:3
9 布尔迪厄 曾军译 陆扬 王毅选编.《信仰的生产》[A].陆扬、王毅选编.《视点1:大众文化研究》[C].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98、97页. 被引量:1
10 周宪.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3(4):1-12.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20
1 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4. 被引量:76
2 鲍曼 洪涛译.立法者与阐释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8
3 迪基.1986,《何谓艺术?》.李普曼编.《当代美学》,邓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被引量:1
4 贡布里希.1987,《艺术的历程》.党晟,康正果译.陕西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5 哈贝马斯.2000,《合法化的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被引量:1
6 马里内蒂.1994,《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张秉真,黄晋凯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人民大学出版社. 被引量:1
7 萨义德.2001,《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三联书店. 被引量:1
8 齐美尔.2000,《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 被引量:1
9 Bauman, Zygmunt 1989, "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ulture as Ideology of Intellectuals." in Hans Haferkemp (ed.),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Berlin : Walter de Gruyter. 被引量:1
10 Becker, Howard S. 1982, Art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22
1 匡骁.霍华德·贝克社会学视域下的艺术体制理论[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3,26(1):168-181.
2 丁大同.社会与国家对人伦生活生成的影响[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44-47.
3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被引量:296
4 李浩.都市憧憬与乡村羁绊 海派文化视野观照下的鲁迅三十年代文艺活动[J] .鲁迅研究月刊,2004(7):42-47. 被引量:1
5 吴志强.舞蹈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40-44. 被引量:2
6 张翔.报业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梁启超报业观略论[J] .开放时代,2001(10):52-61.
7 殷啸虎,朱应平.论消极法治和积极法治的互动与平衡[J] .法学评论,2003,21(1):3-12. 被引量:3
8 周晔.《新教育》杂志与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J] .教育评论,2004(4):82-86. 被引量:2
9 颜纯钧.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5):23-28. 被引量:19
10 曹卫东.文化的剩余价值——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J] .文学评论,2002(5):55-6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24
1 周计武.艺术的终结——阿瑟·丹托的诊断[J] .学习与探索,2006(3):126-129. 被引量:13
2 [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93页. 被引量:8
3 [德]尼采.《快乐的知识》,黄明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 被引量:1
4 Rita Felski, "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Aesthetics of Cultural Studies, Michael Berube ed., Oxford: Blackwell, 2005, p. 34, p. 35. 被引量:1
5 See Christopher Beach, "Recuperating theAesthetic: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and the Case of Adorno", in Beauty and the Critic : Aesthetics in an Age of Cultural Studies, James Soderholm, ed. , Tuscaloosa :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7. 被引量:1
6 《艺术界”--当代西方美学解释的新范式》[J].文学评论丛刊,2005. 被引量:1
7 Allan G. Johnson,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Oxford: Blackwell, 2000, http://www, xreferplus.com/entry/23945. 被引量:1
8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96页. 被引量:1
9 Barbara A. Misztal , Informality : Social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e,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p. 41. 被引量:1
10 [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75页,第172-173页. 被引量:1
1 李三达.逻辑范畴还是历史范畴——论朗西埃的艺术体制论[J] .文艺争鸣,2014(4):48-55. 被引量:6
2 高筠.柏拉图理想国--现实的乌托邦[J] .大观周刊,2012(17):15-15.
3 蒋洪生.雅克·朗西埃的艺术体制和当代政治艺术观[J] .文艺理论研究,2012(2):97-106. 被引量:34
4 殷曼楟.从迪基艺术体制论的转变看后分析美学当代转型中的尴尬[J] .哲学动态,2010(8):79-84. 被引量:4
5 刘悦笛.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J] .哲学动态,2005(8):51-56. 被引量:10
6 邹诗鹏.文化哲学的现代性立场[J] .求是学刊,2000,27(4):14-17. 被引量:5
7 张彭松.理性主义的现代性话语及其后果[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36-40.
8 美学伦理维度的缺失是美学学科必须重视的问题[J] .学术界,2013(4):233-233.
9 子矜(摘).中国策展人结构性变迁的延续[J] .美术观察,2008(12):120-120.
10 冯黎明.艺术自律与艺术终结[J] .长江学术,2014(3):31-41.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