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科学》
2005年第11期36-36,共1页
World Science
参考文献1
-
1陈清泉等.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
-
1刘海峰.我国科学家无缘诺贝尔奖的原因及冲击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1999(2):46-48. 被引量:5
-
2刘泉开.诺贝尔奖与气味[J].医学与哲学,2004,25(12):71-72. 被引量:4
-
3段志光,卢祖洵.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创新的原动力探析[J].医学与哲学,2005,26(1):16-19. 被引量:7
-
4张田勘.诺贝尔医学奖更关注民生[J].知识就是力量,2006(11):14-15. 被引量:1
-
5李春霞 赵兴太.科学呼唤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的启示.科技信息:学术研究版,2007,(4):6-8. 被引量:1
-
6王晓勇.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0,21(12):54-57. 被引量:7
-
1张云新.“5·12”大地震1周年纪[J].北京观察,2009(5):39-40.
-
2狄亚伟.让提问更人文[J].传媒观察,2013(9):60-60.
-
3王莉萍,贺涛.李连达:触痛了谁[J].科学新闻,2009,11(3):48-48.
-
4徐元昌.以图片专栏做好地方报纸舆论监督——简析《衢州日报》“直击‘污点’”图片专栏[J].中国记者,2014(2):100-100.
-
5谭一泓.我们仍相信科学吗?[J].科学新闻,2011(6):70-71.
-
6诺贝尔奖新添6位得主[J].中国新闻周刊,2008(37):16-16.
-
7岳东方.1901~2004年诺贝尔奖得主及其所属单位[J].生命科学,2004,16(6):421-430. 被引量:3
-
8王丽蓉.《大海热线》:给民生节目发展找个支点[J].记者摇篮,2008(6):47-47.
-
9史琳玉.媒体“恶搞”触痛王室隐私[J].法律与生活,2013(2):46-47.
-
10王洪鹏.致命幻觉[J].科学画报,2008,0(7):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