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中小企业》
2005年第11期24-26,共3页
China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
同被引文献20
-
1李可.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J].苏南科技开发,2004(8):8-10. 被引量:5
-
2孙肖远.苏州外资经济的未来走向——兼与东莞模式的比较[J].决策咨询(安徽),2004(10):24-25. 被引量:4
-
3宋言奇.解读新苏南模式[J].小城镇建设,2005,23(1):68-69. 被引量:8
-
4傅白水.温州发展模式谋变或与苏州殊途同归[J].法人,2005(3):45-47. 被引量:1
-
5陈湘舸,包松.新温州模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J].探索,2005(2):103-107. 被引量:2
-
6顾松年.从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到新苏南模式的孕育成型[J].现代经济探讨,2005(4):3-6. 被引量:22
-
7陈菲琼,丁静.“新温州模式”内涵的新诠释——基于企业内部化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J].经济论坛,2005(11):25-27. 被引量:2
-
8郭志仪,林贵.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模式比较[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4):9-15. 被引量:4
-
9马丽平.透视苏州发展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05(9):21-24. 被引量:5
-
10汪素芹.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21-25.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9
-
1蔡武.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4):63-66. 被引量:4
-
2王明寿,李祥飞,张再生.典型区域发展模式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借鉴——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1(3):229-232. 被引量:2
-
3毛帅,聂锐,程平平.基于政府机制的创业模式发展研究——苏南、温州、珠江模式再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4):36-39. 被引量:4
-
4蔡武,程小军.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2(9):82-84. 被引量:5
-
5张焱.中国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路研究[J].商,2015,0(40):53-54. 被引量:1
-
6弋俊楠.区域经济转型作用机制探究——基于流通业主导作用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9(19):159-162. 被引量:1
-
7霍强.新发展格局下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动力识别及优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4):117-122. 被引量:3
-
8陶珺.区域制度差异及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J].商业故事,2018,0(12):123-123.
-
9马勇,刘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2):151-158. 被引量:41
-
1曾水良.从温州模式透析领导思维[J].民营视界,2006(3):35-36.
-
2姚和平.“新温州模式”代表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J].中国机电工业,2000(17):35-35.
-
3陈湘舸,包松.新温州模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J].探索,2005(2):103-107. 被引量:2
-
4周东梅.“新苏南模式”与“新温州模式”的对比研究[J].特区经济,2009(11):45-47. 被引量:2
-
5周永刚.外地民营企业来沪投资的现状、基本特征及对策建议[J].上海综合经济,2004(10):55-56.
-
6顾宝凤.中国民营经济撑起一片蓝天[J].决策探索,1997,0(12):31-34.
-
7何菁,吕康娟.新温州模式和新苏州模式的趋同[J].管理观察,2009(15):27-28. 被引量:1
-
8吴双.新旧温州模式演化发展的比较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0(1):33-35. 被引量:3
-
9胡启才.新温州模式的特点及优势[J].金融教育研究,2007,21(3):68-69.
-
10周德文.诠释“新温州模式”[J].政策瞭望,2003,0(6):36-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