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构和谐社会应注重社会公众心理的引导和调适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社会矛盾主体的角度讲,解决、减少、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就是调适公众心理、理顺公众情绪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理性的社会沟通系统的建立。
作者
胡新杰
机构地区
长安大学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5-56,共2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关键词
社会矛盾
社会沟通
社会心理
调适
分类号
D6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3
1
马守良主编..大转折时期的社会心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303.
2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洪复初,王骏,杨立平,王平,陆发桃,刘悦清,潘天灵,林晓峰,牟德刚,吴曙光,杨剑,张岐,张康,洪一浩,耿建新,毛长明,孟国锋,陈晓峰,周治光.
经济利益调整和社会变革中的人民内部矛盾调查[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2):10-15.
被引量:1
3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课题组,李志民,柳行.
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2):28-33.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彭心安.
密切党群关系 巩固执政之基[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3(2):15-18.
2
石本惠.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J]
.社会主义研究,2001(6):32-35.
3
郭华茹.
论我国现阶段党群关系的五大特点[J]
.社会主义研究,2005(4):70-72.
被引量:4
4
叶芳.
关于增进农村干群信任的思考[J]
.青海社会科学,2005(5):31-34.
被引量:2
5
马小伟.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79-5881.
被引量:2
6
张丽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干群矛盾的演化[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14-18.
7
路妹酌.
如何改善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J]
.科技视界,2013(17):187-187.
8
武加福.
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特点及建设路径[J]
.晋中学院学报,2013,30(5):5-7.
9
刘志刚.
“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执政创新[J]
.云南社会科学,2001(6):6-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8
1
赵颖,孙正.
冲突与控制——关于国家控制冲突问题的研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67-70.
被引量:2
2
潘剑锋,张玉芬.
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建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3):216-218.
被引量:1
3
刘新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保证社会的协调与和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4):15-17.
被引量:2
4
李芹,武中哲.
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特征[J]
.理论参考,2005(3):48-50.
被引量:1
5
杨泰波.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课题[J]
.求是,2005(8):21-23.
被引量:4
6
胡振平.
和谐——解决矛盾的新理念[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4):29-32.
被引量:1
7
马东才.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J]
.理论月刊,2005(7):40-42.
被引量:3
8
宋州.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几点体会[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50-54.
被引量:5
9
周新城.
不断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J]
.求是,2005(15):11-13.
被引量:3
10
金银焕.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J]
.前进,2005(9):16-18.
被引量:2
<
1
2
3
>
引证文献
4
1
刘婷.
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诉求[J]
.社科纵横,2007,22(9):35-36.
被引量:2
2
张丹丹.
和谐社会构建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研究综述[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19(6):65-67.
3
王雅君.
“无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态调控[J]
.理论探讨,2008(4):161-164.
被引量:26
4
陆卫斌.
从心理和谐角度看和谐社会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5):8-10.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马进,武晓红.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5):53-58.
被引量:3
2
张俊国,杨莉.
“无直接利益冲突”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1-5.
被引量:4
3
章再彬.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政治文化解析[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72-74.
被引量:1
4
刘勇.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分析及心理疏导机制构建[J]
.云南社会科学,2010(1):44-48.
被引量:18
5
章再彬,陈婷.
政治文化视阈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治理[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36-39.
被引量:1
6
冉光仙,冉群光.
“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心理成因及消解策略[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10-113.
被引量:1
7
戴银霞,马用浩.
近年来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研究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8):17-19.
被引量:1
8
熊友华.
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研究的批判性分析[J]
.科学社会主义,2010(6):117-120.
被引量:1
9
高磊.
对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3):49-50.
10
高磊.
对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J]
.兵团党校学报,2011(1):73-75.
被引量:2
<
1
2
3
>
1
王成.
办公室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要诀[J]
.秘书之友,2015,0(10):13-14.
2
陈隽.
注重网络引导 化解公众情绪[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57-57.
3
杨蕾.
群体事件中公众心理分析及疏导[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5):73-77.
4
彭武林.
论检察工作与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沟通[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2):43-44.
5
丁飞.
干部工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党政干部论坛,2012(4):24-24.
6
周永玲.
警民关系涵义的表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7(1):68-68.
被引量:1
7
丁俊杰.
“微时代”社会沟通的大手段[J]
.精神文明导刊,2013(11):10-10.
8
马姗姗.
随手拍并非侵犯他人隐私[J]
.公民导刊,2013(12):47-47.
9
李卫东.
新媒体时代加强检察工作与社会沟通能力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4):173-173.
被引量:1
10
王文轩,邓强.
刑事侦查权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关系[J]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69-72.
<
1
2
>
理论导刊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詹思延
宫建
杜文民
王大志
张书瑜
王大猷
孙凤
王永铭
李德爱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复旦大学药学院
相关主题
药物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