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创造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时代发展需要创造性教师。教师评价是影响创造性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创造性教师的成长,应该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构建创造性教师生成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发展性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个性化评价机制和效率性评价机制。
作者
李建芹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3-96,共4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评价机制
创造性教师
成长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1
郎光,姜玉红.
谈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构建[J]
.当代教育科学,2003(19):29-30.
被引量:7
2
欧本谷.
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J]
.中国教育学刊,2004(7):50-52.
被引量:16
3
陈晓艳.
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S2):43-44.
被引量:3
4
刘学文.
浅论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的构建[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z1):32-33.
被引量:10
5
吴振一,董秀丽,王燕.
创新人才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与选拔策略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0,20(11):40-4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张祥明.
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22-25.
被引量:21
2
刘尧.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2):28-32.
被引量:134
3
吴麟麟,周西安,符永宏,陈龙.
发展性教师评价探微[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3(4):169-172.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40
1
You Xuqun,Li Cunna.
Establishing a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Gear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aracter:With a Reflection 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21,42(1):135-157.
2
蔡玉梅.
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
.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3):152-154.
3
张其志.
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审视与思考——与王斌华教授商榷[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61-64.
被引量:34
4
欧本谷,韦先国,欧本双.
对传统评课内容的反思[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67-70.
被引量:1
5
赵克高.
高校教师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探微[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1):60-63.
被引量:4
6
李华.
浅谈高校教师的发展性评价[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18-19.
7
李华.
浅谈高校教师的发展性评价[J]
.新西部(理论版),2007(07X):93-94.
8
张其志.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取向[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4):143-146.
被引量:1
9
刘昍.
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调查研究——以山西左权县为个案[J]
.中国成人教育,2008(7):106-107.
10
丁学芳.
陕西地区中学教师评价调查报告[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20-21.
同被引文献
25
1
刘学文.
浅论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的构建[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z1):32-33.
被引量:10
2
滕鲁阳,李亚军.
谈谈高师教学中“合作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44-48.
被引量:2
3
齐晓东.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的意义缺失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1):31-33.
被引量:21
4
滕万峰.
对构建教师评价机制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5(3):123-124.
被引量:8
5
廖龙龙,文家凤,刘家安,王国强.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探索,2005(11):95-97.
被引量:14
6
包镕.
从高校管理的角度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师评价[J]
.甘肃科技,2006,22(2):178-179.
被引量:5
7
李玉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占全国近九成[N]光明日报,2008.
被引量:1
8
安德森詹姆斯著,唐亮译.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被引量:1
9
佚名.农八师石河子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制度[R].农八师石河子教育局文件2011(1).
被引量:1
10
叶明昌.
从生态学视角论当代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J]
.江苏高教,2008(2):50-5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李建芹,姬慧静.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趋向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6):69-72.
被引量:10
2
罗章,张朝强.
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流动机制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201-204.
被引量:10
3
张金福,方晔.
培育创新人才:高校协同创新的本质[J]
.大学(研究),2013(6):15-21.
被引量:7
4
吕晓丽.
科学减负与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9):42-43.
被引量:1
5
刘嫔,赵红霞.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路径——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6(1):154-158.
6
李娅君,付俊.
基于教师发展导向的中职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究[J]
.考试周刊,2019,0(7):22-22.
7
杨军.
高等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目的性研究[J]
.考试周刊,2007(23):9-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李业梅,朱圣平.
新课程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6):120-123.
被引量:2
2
樊晓云.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研究述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69-70.
3
王利蕊.
师范类大学生毕业规划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为例[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6-128.
4
王平平,邹海瑞.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综述[J]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72-75.
被引量:2
5
沈红.
论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J]
.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1):43-48.
被引量:58
6
余应鸿,董德龙,胡霞.
城乡教师流动及其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1):21-24.
被引量:17
7
周巧,冯文全.
人力资本流动论对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与利益补偿机制的启示[J]
.成人教育,2013,33(12):67-69.
8
肖仕琼.
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3):66-68.
被引量:9
9
陈桂香,洪林.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探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4):139-143.
被引量:15
10
代中杰.
二十年以来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综述[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139-142.
被引量:2
1
徐元旦.
创造性素质 创造性教育 创造型教师[J]
.重庆社会科学,2000(1):68-71.
被引量:1
2
吴安春,朱小蔓.
对创造性教师的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2(5):4-8.
被引量:16
3
关自立.
教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0(15):22-22.
4
胡兰芳.
创新教育与创造性教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5(4):42-43.
5
唐华生.
论高校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教师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2):92-94.
被引量:7
6
朱亚琪,王晓云.
创造性教师的培养[J]
.现代企业教育,2003(7):34-34.
7
阮彩霞.
反思反思性教学对创新教育的借鉴意义[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2):40-42.
被引量:3
8
刘岩松.
浅谈高校创造性教师队伍建设[J]
.教育探索,2007(3):30-31.
被引量:1
9
叶泽滨.
创造性教师的思维特征[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1):49-50.
10
粟高燕.
论反思与创造性教师的成长[J]
.师资培训研究,2003(2):50-53.
被引量:4
教育探索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