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城市金融》
2005年第10期40-41,共2页
China Urban Finance
同被引文献18
-
1马蔚华.战略调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5(1):44-50. 被引量:39
-
2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金融研究,2005(12):25-39. 被引量:101
-
3张晓慧.正确认识当前的“存差”问题[J].中国金融,2006(4):29-31. 被引量:26
-
4连建辉,翁洪琴.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4):1-7. 被引量:42
-
5孙建潮.基于宏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J].财经科学,2006(7):1-6. 被引量:42
-
6刘震,张惠.解决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J].财经科学,2006(7):7-12. 被引量:35
-
7聂兆祝,王万峰.对当前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分析[J].西南金融,2006(8):21-23. 被引量:6
-
8李刚.流动性过剩如何解决[J].银行家,2006(8):84-86. 被引量:6
-
9卢晓平,姜建清.未来银行业面临流动性相对过剩难题[N].上海证券报,2005—7—25. 被引量:3
-
10叶伟春.千亿短融市场急需引入跟踪评级制度.http://www.cnstock.com/zqsc/2006-04/19/content-1158999.htm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6
-
1余力,孙永权.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J].当代经济科学,2008,30(1):47-54. 被引量:4
-
2聂光宇.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解决方式[J].河北学刊,2007,27(4):201-204. 被引量:2
-
3孔雪.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J].消费导刊,2009,0(14):61-61. 被引量:1
-
4武玥.初探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J].时代金融,2008,0(5):24-25. 被引量:1
-
5陈华峰.基于EVA的企业激励[J].出版参考,2005(10X):26-26.
-
6董积生,戴鉴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J].财经科学,2007(1):10-16. 被引量:31
-
7王碧峰.流动性过剩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3):76-80. 被引量:27
-
8余小勇,吴地宝.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48-151. 被引量:4
-
9朱蓓.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初探[J].现代会计,2007(1):41-44. 被引量:1
-
10杨珂.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7):16-23. 被引量:9
-
1何明生,杨宇焰,秦丽,杨雪.当前四川省金融机构存差现象分析[J].西南金融,2007(6):11-13. 被引量:1
-
2四川银监局课题组,王筠权,程铿.四川银行业机构存差现象分析报告[J].西南金融,2006(7):8-10. 被引量:1
-
3冯学培.解析海西州金融机构存差现象[J].青海金融,2006(10):42-43.
-
4冯学培.海西州金融机构存差现象解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3):48-50.
-
5杜瑞平.对固原市金融机构存差增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金融,2006(8):51-52.
-
6张军.对榆林市金融机构存差异常增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金融,2005(9):51-52.
-
7中国人民银行陇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冯宗敬.对陇南市银行业存差现象的分析与建议[J].西部金融,2009(12):44-45.
-
8李京,邵玲.“存差”现象的博弈分析[J].经济科学,2000(6):51-56. 被引量:6
-
9黄正威.正确认识金融机构“存差”现象[J].金融纵横,2003(3):10-11.
-
10张琦.银行存差现象分析及相应对策[J].新金融,2000(12):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