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相似关系
被引量:
3
On Icon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喻词不是比喻要素,动态的相似关系才是比喻的决定性因素,并以合成空间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比喻在产生相似关系的动态过程中,相似义的生成方式。
作者
盛若菁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9,共4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比喻
要素
相似关系
生成方式
合成空间理论
决定性因素
喻词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马庆株.
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J]
.中国语文,1998(3):173-180.
被引量:72
2
张万有.
比喻的要素及其他[J]
.语文研究,2000(4):34-38.
被引量:6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2001.
4
王希杰著..修辞学新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332.
5
刘大为著..比喻、近喻与自喻 辞格的认知性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98.
6
李忠初.
关于比喻的两个问题[J]
.古汉语研究,1995(S1):58-6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谭德姿.
试谈比喻的喻解[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0,25(2):67-74.
被引量:10
2
喻芳葵.
没有喻词的比喻句式的归属[J]
.当代修辞学,1987(6):45-47.
被引量:3
3
俞理明,周国强.
结构主义理论在修辞学中应用[J]
.当代修辞学,1985(1):48-49.
被引量:1
4
滕吉海,文斌.
比喻的延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148-153.
被引量:6
5
郑颐寿.
关于比喻的四个要素[J]
.当代修辞学,1984(3):47-48.
被引量:8
6
[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32.
被引量:1
7
[10]同[1],1984,(1).18.
被引量:1
8
[15]复旦大学语法修辞研究室.语法修辞方法论[C].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被引量:2
9
侯敏,韩荔华.
比喻的本体、喻体间的联系形式及其成因初探[J]
.北方论丛,1985(4):76-8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7
1
陈树.
论义征凸显对同义词组配功能的制约机制[J]
.对外汉语研究,2020(2):28-35.
2
林华勇,颜铌婷,李敏盈.
粤语句末助词"佢"的非现实性——兼谈方言语法范畴比较中存在的问题[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175-193.
被引量:2
3
白小宁.
语义特征分析法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及成果综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69-70.
4
马庆株,王红旗.
关于若干语法理论问题的思考[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42-52.
被引量:11
5
朴起贤.
现代汉语动词“有”的语义功能[J]
.南开语言学刊,2004(1):71-76.
6
马庆株.
汉语语言学走向世界的途径——兼再谈语义功能语法[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196-203.
被引量:3
7
林华勇.
现代汉语副词语义辖域的类型[J]
.南开语言学刊,2005(1):139-149.
被引量:6
8
陆俭明,郭锐.
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3-21.
被引量:95
9
储泽祥.
相似性的“N_1似的N_2”格式———兼谈比喻的典型性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110-117.
被引量:25
10
王振来.
结合语义考察有标记被动表述式的焦点(focus)[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105-10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5
1
刘丹青.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中国语文,2002(5):411-422.
被引量:242
2
张万有.
比喻的要素及其他[J]
.语文研究,2000(4):34-38.
被引量:6
3
李胜梅.
比喻类别的系统分析[J]
.当代修辞学,1994(1):8-10.
被引量:5
4
郑颐寿.
关于比喻的四个要素[J]
.当代修辞学,1984(3):47-48.
被引量:8
5
周北海.
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20-29.
被引量:46
6
刘大为.
比喻词汇化的四个阶段[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5-31.
被引量:27
7
盛若菁.
比喻构成中的类与语义区别[J]
.修辞学习,2002(6):23-24.
被引量:4
8
寿永明,郭文国.
比喻的基本语义格式及其特点探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6-30.
被引量:1
9
王志红.
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J]
.修辞学习,2005(3):59-61.
被引量:35
10
杨小虎,郑树棠.
抑制机制与隐喻理解[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4):283-288.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3
1
黄丽.
比喻与认知性比喻[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4):99-101.
2
危艳丽.
比喻的动态开放性[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0):63-66.
被引量:1
3
孟利君.
指类句与比喻[J]
.文教资料,2010(13):42-4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危艳丽.
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8(2):17-19.
被引量:7
1
陈海波.
上世纪后20年比喻研究综述[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4):54-56.
被引量:3
2
盛若菁.
影响比喻浮现结构的认知因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6-89.
被引量:1
3
王萍.
增加三要素,生成千变万化的句子[J]
.大学英语,2000(10):52-53.
4
吴仲华.
代词“什么”在比况表达式中的相关格式[J]
.汉字文化,2005(2):51-54.
5
陈夏兰.
探究·质疑·对比·运用——比喻句教学策略谈[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4(5):42-43.
修辞学习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