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揭示其所表现的独特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从一个侧面反映扬州民歌对扬州清曲、戏曲等艺术流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作者
张美林
机构地区
江苏省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文化地位
艺术特色
历史贡献
分类号
J642.2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8
1
.扬州市志[M].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1996..
被引量:1
2
王瑜主编..扬州历代名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351.
3
王俞.历代名人与扬州[M].黄山书社,1993..
被引量:1
4
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5
马骏.江苏省苏中地区民歌集[M].扬州大学印刷厂印刷,..
被引量:1
6
被引量:1
7
魏同贤.冯梦龙全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8
吴钊,刘东升编..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408.
同被引文献
16
1
朱敏.
浅谈江苏民歌的特点[J]
.文教资料,2006(7):93-94.
被引量:2
2
张美林.
扬州民歌与吴歌比较研究[J]
.艺术百家,2004,20(6):92-96.
被引量:3
3
刘跃华.
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J]
.中国音乐,2005(3):184-187.
被引量:14
4
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5
赵苇航,宋建国,靳鹤松,成小全.扬州历史文化风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6
邵萍.
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方言运用及其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4):119-125.
被引量:6
7
冯明洋.
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导论[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26-34.
被引量:7
8
居其宏.
歌剧音乐剧的真人真事题材及其戏剧品格——兼及几部剧目成败得失的简略评论[J]
.人民音乐,2015(1):25-27.
被引量:5
9
李吉提.
史诗品格 中国气派——评歌剧《运之河》[J]
.人民音乐,2015(5):8-14.
被引量:8
10
何宽钊.
权力博弈与性别冲突——对歌剧《运之河》的音乐学分析[J]
.人民音乐,2015(5):28-3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吉钰梅.
泰州地区劳动号子种类及其艺术特点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57-59.
被引量:2
2
王青青.
论苏北民歌的地方性风格[J]
.神州,2012(27):179-179.
3
任丽丹,邵萍.
苏中地区音乐文化考论——以扬州及周边地区为例[J]
.林区教学,2014(6):116-117.
4
冯曦.
从歌剧《运之河》的争议反观江苏原创歌剧的发展与探索[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9):143-144.
5
袁野,冯凌燕.
扬州田秧号子的当代传承与发展探究[J]
.四川戏剧,2019(12):111-114.
被引量:4
6
李宏泽.
论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拔根芦柴花》为例[J]
.黄河之声,2022(1):24-2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彭堃.
从"石工号子"的多面性看其地位和作用[J]
.现代企业文化,2015,0(30):139-139.
2
陈灏.
溱潼窑工号子的历史与现状[J]
.北方音乐,2017,37(5):5-5.
被引量:1
3
马顺圣,陈京都,唐建鹏,张明伟,姚义,胡雅杰,谢成林,刘绍贵.
江苏省扬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28-32.
被引量:7
4
毕安琪.
江苏里运河两岸秧号子留存现状探究[J]
.黄河之声,2021(20):26-28.
被引量:1
5
朱凌宇,陈以博,苏佳颖,王守红,陆道翔,张家宏.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2):179-183.
6
骆天天.
泰州民歌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
.音乐生活,2023(6):30-33.
1
邵萍.
刚柔并济俊秀相融的扬州民歌[J]
.广播歌选,2015(7):36-38.
2
顾思薇.
品味扬州民歌[J]
.黄河之声,2016(11):86-86.
被引量:1
3
夏峰.
扬州茉莉芬芳久远《茉莉花》的起源及特色、流传浅析[J]
.广播歌选,2015(7):55-58.
4
郭辉.
扬州最早的民歌[J]
.军营文化天地,2016,0(8):34-34.
5
方芳.
扬州民歌中衬词特点初探[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5):42-43.
6
葛瑞莲.
浅议扬剧与扬州民歌[J]
.剧影月报,2007(4):54-54.
被引量:1
7
安澜.
历史扬州(组诗)[J]
.文学与人生,2009(11):56-57.
8
居家芝.
扬剧音乐中的扬州民歌[J]
.剧影月报,2012(2):110-110.
9
张美林.
扬州民歌与吴歌比较研究[J]
.艺术百家,2004,20(6):92-96.
被引量:3
10
章莉.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J]
.音乐时空,2014,0(24):76-77.
中国音乐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