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年第9期66-68,共3页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同被引文献10
-
1李国栋,刘伦钊,张增常,李先红.以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完善高校创新机制——解读中南大学“学科性公司制”创新理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47-149. 被引量:4
-
2俞芬飞.论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平台——学科性公司[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4-15. 被引量:2
-
3丁钢.文化吸纳: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27-29. 被引量:10
-
4黄伯云.架构科技创新组织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2-12-25. 被引量:1
-
5中南大学校长 黄伯云.架构科技创新组织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2. 被引量:1
-
6黄菊芳,李启厚.聚粉成刃 直攻领域高端基础 荟才成团 协担国家重大需求——记中南大学“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群体[J].中国科学基金,2008,22(1):59-60. 被引量:2
-
7张麦秋,陶飞.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校企共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236-236. 被引量:3
-
8赵玲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63-64. 被引量:37
-
9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4):5-11. 被引量:272
-
10张孝理,龙跃君,陈宏图.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6):69-7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张颖昆.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1):71-74. 被引量:4
-
2张学军,张丽颖.定岗双元模式下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82-185. 被引量:16
-
3张麦秋.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导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53-56. 被引量:18
-
4张麦秋.化工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校企共建的模式与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25):77-79. 被引量:2
-
5张麦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文化的途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9):9-10. 被引量:2
-
6张弛.校企文化一体化: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4,30(31):9-15. 被引量:7
-
7卢民荣,潘琰,陈海烽,郑瞳,许邓艳.“校企合作”下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261-267. 被引量:11
-
8范海燕,孟凡云,王凯颖.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文化的形成与传播[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9):1369-1371.
-
9庄群华,孔文.校企合作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81-85. 被引量:5
-
10路海萍.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研究述评[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2):88-93.
-
1钱德三.从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J].旅游研究,1999(1):24-25.
-
2朱高峰.对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几点认识[J].高科技与产业化,1997(3):5-6.
-
3李廉水.面对知识经济的高新区功能定位[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0-44. 被引量:2
-
4甘玲,张新桥,李书峰.加快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J].经济论坛,2004(6):43-44. 被引量:1
-
5郑士贵.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1998(1):31-31.
-
6秦敬涛,朱云飞.科技发展与我国税收政策思考[J].市场论坛,2004(4):40-40.
-
7谷平.发展高科技产业是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0(4):37-38.
-
8方生.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步伐[J].理论视野,1999(6):18-20.
-
9陈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发展高科技产业——兼论风险投资机制的培育[J].经济改革,1998(2):70-72.
-
10郑士贵.有效需求与高科技产业化[J].管理观察,1999,0(3):3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