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部地区发展中优劣势转换的两个方面
被引量:
1
Study 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中部地区要尽快发展必须解决区域优劣势转换的问题,也就是避其劣势,创其优势。针对这种转换,本文提出了两方面的操作可能,即基础农业与特色农业的结合、小城镇与产业化的结合。
作者
李超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中国发展》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China Development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特色农业
优劣势转换
优劣势
地区发展
产业化
小城镇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830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刘海涛,熊滨.
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与劣势的比较分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2):49-51.
被引量:11
2
樊新生,李小建.
中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95-100.
被引量:6
3
刘芳清,周克艳.
依靠科技建设中部地区现代农业[J]
.湖南农业科学,2004(2):1-3.
被引量:1
4
王小广.
实施中部振兴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J]
.经济研究参考,2004(30):15-26.
被引量:2
5
周绍森,王志国,胡德龙.
“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6):54-60.
被引量:37
6
郑秀峰.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研究[J]
.中州学刊,2003(5):36-38.
被引量:5
7
陈计旺.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3):41-46.
被引量:16
8
彭道宾.
中部六省综合竞争力评价[J]
.决策咨询(安徽),2003(6):20-2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贾理群,刘旭,汪应洛.
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坛,1995(5):38-41.
被引量:12
2
胡平.湖南战略[N].江南都市报(专版),2002—12—16.
被引量:1
3
武力.三十一省市区新经济排序如何——解读我国首部《区域新经济指数报告》[N].经济日报,2003—06—13(5).
被引量:1
4
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N].湖南日报,2001-05-24.
被引量:1
5
范定先 刘芳清.湖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A].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科教先导战略研究[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9-298.
被引量:1
6
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被引量:21
7
柯武刚 史漫飞 韩朝华 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被引量:1
8
《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湖南年鉴》、《湖北年鉴》、《广东年鉴》、《浙江年鉴》及有关地区统计年鉴,1998年、1999年、2000年.
被引量:1
9
钱纳里:《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被引量:1
10
石忆邵,顾萌菁.
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探析[J]
.规划师,2001,17(3):86-89.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70
1
巴春生.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04,20(7):66-68.
被引量:17
2
杨云彦,秦尊文.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3-8.
被引量:18
3
李玲玲,魏晓,陈威.
“中部塌陷”与湖南经济的崛起[J]
.经济地理,2004,24(6):776-779.
被引量:24
4
彭迪云.
在东西互动发展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统筹区域发展的新视角[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1):39-44.
5
王泽强.
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互动研究[J]
.经济前沿,2005(2):25-29.
6
高见,覃成林.
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J]
.经济经纬,2005,22(5):91-94.
被引量:8
7
汪敬华,周秉根,李中轩.
基于边际效应理论的中部板块协调发展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6):511-514.
8
魏后凯.
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基础与国家援助政策[J]
.经济经纬,2006,23(1):89-93.
被引量:20
9
李会宁,叶民强.
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6(2):4-11.
被引量:35
10
汤生玲,曹晔.
我国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条件对比分析[J]
.职教论坛,2006,22(02S):9-1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钟芸香.
中部崛起——湖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4):18-19.
被引量:3
2
刘兴茂.
对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再认识[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6X):75-75.
被引量:2
3
刘海涛,熊滨.
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与劣势的比较分析[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2):49-5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李艳,曾福生.
发挥优势,转化劣势 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9):89-90.
1
李珂.
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财税政策[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1):49-52.
被引量:2
2
漳州市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和项目[J]
.开放潮,1995(3):28-28.
3
胡孝伦.
促进中部崛起的税收政策探析[J]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5,10(2):31-35.
被引量:1
4
袁振兴,单建设.
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的新探索[J]
.农村金融研究,1995(7):55-57.
5
刘汉屏,汪柱旺.
中部崛起与财政制度创新[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8):137-142.
被引量:1
6
孟莹莹.
浅议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问题[J]
.铜陵学院学报,2009,8(5):42-43.
被引量:2
7
彭冬玲.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2(29):129-129.
8
黄孟玮.
浅谈农业信贷资源整合[J]
.赤子,2013(1):84-84.
9
农行农业贷款计划增长350亿元[J]
.山东农机化,1995,0(6):4-4.
10
蔡洁.
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6):6-9.
中国发展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