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0-93,共4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1
-
1.《老子》[M].,.. 被引量:193
-
2.《庄子》[M].,.. 被引量:150
-
3海德格尔 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8页,第8页,第8页,第2页,第10页,第74页. 被引量:8
-
4雷毅著..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70.
-
5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被引量:14
-
6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796.
-
7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八卷 第18集[M],1964:912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卷上.第196页. 被引量:24
-
9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十八卷 第38集[M],1972:732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99.
共引文献327
-
1彭富春.说游戏说[J].哲学研究,2003(2):39-45. 被引量:28
-
2王韬洋.有差异的主体与不一样的环境“想象”——“环境正义”视角中的环境伦理命题分析[J].哲学研究,2003(3):27-34. 被引量:55
-
3丁原明.老子的生存哲学[J].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
4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0,20(2):95-110. 被引量:3
-
5赵东明.“自然”之意义——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诠释[J].哲学研究,2002(6):58-63. 被引量:6
-
6周山.解读《指物论》[J].哲学研究,2002(6):74-79. 被引量:9
-
7黄克剑.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
8李振纲.自然之德性与无为的智慧——老子哲学的本体与方法[J].哲学研究,2002(7):47-53. 被引量:17
-
9王家葵.陶弘景与梁武帝──陶弘景交游丛考之一[J].宗教学研究,2002(1):30-39. 被引量:6
-
10孙永艳.略论海德格尔与道家哲学思维之异同[J].宗教学研究,2000(1):127-130.
同被引文献53
-
1哲学的问题与方向探讨——访张世英教授[J].哲学动态,1999(7):12-16. 被引量:5
-
2章辉美.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方式[J].求索,1999(6):63-68. 被引量:6
-
3刘湘溶,李培超.论自然权利——关于生态伦理学的一个理论支点[J].求索,1997(4):54-59. 被引量:19
-
4赵建军.技术理性的现代展现及其未来命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0):48-51. 被引量:43
-
5包庆德,白玉军.生态哲学价值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6):24-31. 被引量:3
-
6郑度.人地关系与环境伦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3):1-6. 被引量:22
-
7闫增强,陶昆刚,秦炳慧.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综述[J].生态经济,2005,21(7):30-33. 被引量:8
-
8包庆德.生态哲学十大范畴论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4):73-79. 被引量:9
-
9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哲学研究,2006(5):107-113. 被引量:88
-
10唐叶萍.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24-2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6
-
1唐叶萍.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24-27. 被引量:5
-
2唐叶萍,郭大俊.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思考[J].求索,2008(6):102-104. 被引量:1
-
3李东晓.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失衡[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7):50-53. 被引量:1
-
4李海霞.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J].时代人物,2008,0(6):237-238.
-
5朱德全,石献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逻辑与价值旨归[J].中国电化教育,2021(1):41-49. 被引量:76
-
6李嘉,唐湘宁.职业教育服务“技能乡村”建构的内在逻辑与行动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6):10-17.
二级引证文献83
-
1谭绍华,李同同,张敬.职业教育“技术转向”的价值向度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4):6-12. 被引量:2
-
2瞿晓理.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实践透视及行动路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3):41-46. 被引量:4
-
3马玉玲,戴晓慧,闫志利.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技能形成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阐释[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3):52-58. 被引量:12
-
4艾兴,郭昊沄,李俞萱.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机制和路径——与《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研究》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24(5):73-80.
-
5杨凌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研究[J].内江科技,2024,45(1):130-132.
-
6唐叶萍,郭大俊.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思考[J].求索,2008(6):102-104. 被引量:1
-
7李恩,李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与塑造新型农民的关系研究[J].学理论,2009(17):93-96. 被引量:4
-
8徐秉国,王炜.论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1):246-249. 被引量:2
-
9廖国强.生态哲学:从“实体中心论”走向“虚体中心论”——以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为视点[J].思想战线,2010(5):61-68. 被引量:9
-
10卢晓莉,张家强,王恒桓.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与协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232-234.
-
1杨萌,刘冬.人与城市[J].城市开发,2016,0(11):50-52.
-
2余瑞.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艺探讨[J].绿色科技,2012,14(12):86-87.
-
3张芝兰.生存困境的孽根在人类自身[J].山西科技,2007(4):13-14.
-
4林绪芹,宋庆文.人类生存困境的隐喻与象征——《送冰的人来了》中主题及象征意义[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5(5):88-90. 被引量:2
-
5李松梧.官员的生态冷漠症必须医治[J].环境教育,2011(10):57-57.
-
6周英顺.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对莫泊桑《项链》的再解读[J].文教资料,2010(11):24-25. 被引量:2
-
7李松梧.可怕的“生态冷漠症”[J].今日国土,2008(3):33-33.
-
8邢文婷.回归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道[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6):14-16.
-
9刘琼.《逃离》之生存困境的隐喻意义[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24(4):69-71.
-
10刘靖华,曾海林,石海燕.冲破重重迷雾的圣剑——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2):138-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