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主体到身体——关于当代诗歌写作的一种倾向性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作者 柏桦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陈旭光著..中西诗学的会通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8.
  • 2杨小滨.《今天的"今天派"诗歌》[J].今天,1995,. 被引量:2
  • 3卡里斯玛(charisma)原为现代西方社会学和政治学术语,由韦伯和希尔斯提出.它是指一种具有原创性、神圣性和感召力的人物、行为、角色或符号等.人们常说的具有超常权势和魅力的英雄、领袖、圣人、伟人、先知,或者公认的不朽艺术作品,都可称为卡里斯玛.现在一般用这个词指称符号秩序的中心、信仰和价值的中心.卡里斯玛这个概念在今日的诗学使用中稍稍偏离了其中性含义,成为后现代诗人反抗、拆解的对象. 被引量:1
  • 4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1页. 被引量:23
  • 5韩东.《三个世俗角色之后》[J].百家,1989,. 被引量:3
  • 6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5页. 被引量:12
  • 7罗兰·巴尔特语,引自柏桦:《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2001年版,172页. 被引量:1
  • 8顾彬.《预言家的终结——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和中国诗》[J].今天,1993,. 被引量:3
  • 9温迪*拉逊.《当代中国诗歌的唯美与色情情调》[J].今天,1993,. 被引量:1
  • 10欧阳江河:《'89后国内诗歌写作》,《谁去谁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251页. 被引量:2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