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65,共18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63
-
1刘略昌.从《牙医谋杀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特殊魅力[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18(1):37-39. 被引量:1
-
2赫凛冽.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J].作家,2011(8):70-71. 被引量:4
-
3徐婧,康卉.论阿加莎·克里斯蒂古典推理侦探小说叙事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S1):160-161. 被引量:5
-
4陈思和.营造精神之塔——论王安忆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1998(6):51-61. 被引量:85
-
5张新颖.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纪实与虚构》与王安忆写作的理想[J].当代作家评论,1993(5):9-13. 被引量:10
-
6陈思和,王安忆,郜元宝,张新颖,严锋.当前文学创作中的“轻”与“重”——文学对话录[J].当代作家评论,1993(5):14-23. 被引量:23
-
7申维,熊丽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尝试——论后方法教学理论宏观策略框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256-258. 被引量:6
-
8王安忆.《巴黎圣母院》的世界(第五讲)[J].小说界,1997,0(5):172-182. 被引量:1
-
9黄巍.论《无人生还》主题多义性的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53-56. 被引量:2
-
10理查德.罗蒂,吴冠军.困于康德和杜威之间——道德哲学的当前状况[J].开放时代,2004(5):153-15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9
-
1乔辉.略论《高尔夫球场命案》的艺术特色[J].长城,2012(8):173-174.
-
2夏建兰.公安院校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分析和培养策略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3(3):107-111. 被引量:2
-
3徐婧,康卉.论阿加莎·克里斯蒂古典推理侦探小说叙事特点[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S1):160-161. 被引量:5
-
4黄巍.论《无人生还》主题多义性的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4):53-56. 被引量:2
-
5王兰.试析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及特殊魅力[J].理论观察,2007(3):172-173. 被引量:5
-
6周志雄.心理悬疑——论蔡骏的小说[J].兰州学刊,2008(11):185-188. 被引量:3
-
7崔迪.幻影迷宫——论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元素[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70-73. 被引量:4
-
8李嬿.阿加莎·克里斯蒂与米涅·渥特丝[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77-79.
-
9李嬿.阿加莎·克里斯蒂与米涅·渥特丝[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78-80.
-
10乔辉.解读《阳光下的罪恶》——略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J].电影文学,2012(8):31-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5
-
1李利,陈卫国.侦探小说的图像副文本研究——《无人生还》的封面视觉呈现[J].装饰,2022(8):98-103.
-
2康烨.论王安忆的劳动叙事及其审美形构[J].华夏文化论坛,2022(2):210-217.
-
3姜桂华.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发展历程描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88-93.
-
4乔辉.略论《高尔夫球场命案》的艺术特色[J].长城,2012(8):173-174.
-
5赫凛冽.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J].作家,2011(8):70-71. 被引量:4
-
6董栋.谈《罗杰疑案》的写作技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87-88.
-
7张学义,宋建福.侦探小说的非线性认知叙事范式[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4-99. 被引量:7
-
8赫凛冽.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写作方法刍议[J].山花(下半月),2011(2):143-144.
-
9闻佳音.恐怖悬疑文化作品中的大爱主题[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1):129-130. 被引量:1
-
10乔辉.解读《阳光下的罪恶》——略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J].电影文学,2012(8):31-32. 被引量:1
-
1公子.笑话中的谋杀案[J].岁月(推理)(下半月),2015,0(3):82-82.
-
2娄岭峰.雅俗之界[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6,0(5):38-39.
-
3陈源斌.杀人有罪[J].人民文学,1999,0(8):23-47.
-
4燕世超.批判的武器难以创新——论“五四”前后白话诗人对民间歌谣的扬弃[J].文学评论,2002(5):157-161. 被引量:6
-
5唐鑫.《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结构主义阅读——以《波西米亚丑闻》为例[J].参花(下),2014(9):126-126.
-
6梁恕俭.阅读后遗症[J].社区,2006(11Z):7-7.
-
7奥.拉夫罗娃,亚.拉夫罗夫,范国恩.智多奇破案记——第二集:“认罪者……”[J].苏联文学,1985(3):106-126.
-
8陆昕.侦探推理作品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点与线·零的焦点》谈起[J].博览群书,2009(1):12-15.
-
9杜华平.《聊斋志异》社会批判的方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4):62-67. 被引量:3
-
10管春梅.《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死亡叙事[J].北方文学(中),2015,0(5):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