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南教育》
2005年第26期39-40,共2页
Yunnan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8
-
1孙仕满.师生关系不可“零距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8):33-33. 被引量:3
-
2林黎.距离产生美[J].思想.理论.教育,2001,(3). 被引量:2
-
3JamesM.Banner.jr.Haroldc.Cannon著.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陈廷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4刘祥.老师,你与学生的距离有多远[J].方法,2004,(8). 被引量:1
-
5和丽君.审美过程中功利与非功利的统一—布洛心理距离说新解[J].云南社会科学,2001,(1). 被引量:3
-
6邹红梅,何文琦.略论人际交往中的距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4(4):54-55. 被引量:8
-
7潘发达,李梅,李冰.“教师类型”研究回眸[J].上海教育科研,2003(4):18-22. 被引量:4
-
8胡解旺.师生“零距离”: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交通高教研究,2003(5):79-80. 被引量:2
-
1王文彦,陈平华.论网络传播在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4):68-68.
-
2汤金洪.师生亲密须有“间”[J].小学德育,2006(5):48-48.
-
3赵立明.教学距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J].硅谷,2008,1(11):154-154.
-
4王祖敏.亚运二十年广州与北京的“变”与“不变”[J].祖国,2010(23):20-20.
-
5马松.善用形体语言进行课堂教育[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09(8):18-18.
-
6马志国.还给别人心理的自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1X):43-43.
-
7杨向军.妙解空间距离—浅谈解空间距离的妙招[J].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9):91-91.
-
8王维信.网络对学生德育的影响[J].大江周刊(论坛),2012(10):75-75.
-
9易海燕.论英语课程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J].山东教育,2011(11):28-29.
-
10张少琴.贴近学生,换位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3):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