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我之镜”折射出的灵魂世界——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独创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而且在艺术上也以其独创的讽刺手法,突破了前人的藩篱,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说——听模式,确立了性格结构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先河,成为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标志和转折点,从而最终确立了其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
傅毓民
机构地区
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理论月刊》
2005年第9期131-133,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无我之镜
独创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36.
2
鲁迅著..且介亭杂文二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被引量:15
4
黑格尔.美学(第2卷)[M].商务印书馆,1984.266.
被引量:1
5
陈美林著..吴敬梓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24.
共引文献
14
1
刘安吾.
老舍作品的幽默特质及其成因探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7):234-235.
2
田耕宇.
论元和至元祐文学的创新与建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98-107.
3
苏焘.
英雄传奇与妖术小说——论《三遂平妖传》在长篇小说类型演变中的重要作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1-64.
被引量:1
4
贺岩.
贾宝玉眼泪的审美意象[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85-88.
被引量:1
5
伍微微.
论唐传奇的悲剧美[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3-26.
被引量:1
6
胡海义.
学官情缘与吴敬梓的小说创作[J]
.中国文学研究,2012(1):57-60.
被引量:3
7
骆田茵.
试论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小说[J]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64-67.
8
伍微微.
从神性天威到人间情爱——唐传奇中的婚恋女性形象论说[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2-126.
9
伍微微.
功成身退:解读唐传奇女侠的归宿[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25-29.
被引量:3
10
伍微微.
论唐传奇人神恋故事的人神平等性[J]
.湖北社会科学,2013(4):112-114.
被引量:1
<
1
2
>
同被引文献
88
1
姜蕾.
《儒林外史》中带后缀“子”结构的研究[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19-21.
被引量:1
2
薛艳.
《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7-48.
被引量:2
3
王丽文.
以思想贯穿结构,以反讽为基调的文人成熟之作——论《儒林外史》独特的艺术贡献[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200-203.
被引量:1
4
陈莉.
近年《儒林外史》英译研究回眸[J]
.时代文学,2009(8):36-37.
被引量:2
5
金春媛.
明清时代小说家创作矛盾性的文化思考——以《儒林外史》为例[J]
.时代文学,2008(16):93-94.
被引量:3
6
叶荧光.
《儒林外史》副词“都”[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2):31-34.
被引量:1
7
刘洪强.
透视《儒林外史》中的“死亡”意象——兼及吴敬梓的生命意识[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8-12.
被引量:5
8
肖峰旭.
《金瓶梅》与《儒林外史》审丑特质刍议[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2):3-5.
被引量:2
9
彭虎勰.
析《儒林外史》中的几个江淮方言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24-324.
被引量:1
10
朱鹏.
《儒林外史》《歧路灯》思想倾向简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52-52.
被引量:1
<
1
2
3
4
5
…
9
>
引证文献
4
1
王超龙.
近五年《儒林外史》研究综述[J]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2):52-58.
被引量:2
2
刘淑玲.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探究[J]
.芒种(下半月),2016,0(3):59-60.
3
刘威风.
《儒林外史》中溜须拍马描述及其叙事意义[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3):15-19.
4
宋旭,戴从容.
论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世态的表现手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5-1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姜雪.
《儒林外史》蕴含的安徽文化特色[J]
.保定学院学报,2014,27(5):103-108.
2
乔根.
论《儒林外史》的叙事修辞——以反讽为中心[J]
.黄山学院学报,2016,18(2):50-53.
被引量:1
3
王秋.
《儒林外史》语言探究[J]
.北方文学(中),2017,0(6):255-255.
4
贾锋全.
由《儒林外史》谈讽刺作品的解读[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4):158-159.
被引量:1
1
傅毓民.
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独创性[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70-73.
被引量:1
2
杨存昌.
心与物的双向对流与共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心物关系论[J]
.山东电大学报,1995(3):6-9.
3
朱青.
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
.当代文坛,2004(2):77-78.
4
莫运平.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典型[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73-77.
被引量:5
5
王立坤.
阿Q:反讽的杰作──重读《阿Q正传》的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2001,13(1):42-43.
6
邢煦寰.
也谈人物性格结构及其组合的美学原理——兼与刘再复同志商榷[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4):119-131.
被引量:1
7
张泽芳.
王熙凤性格结构论[J]
.红楼梦学刊,1996(1):102-119.
被引量:2
8
北川.
《透明的红萝卜》的美学意蕴[J]
.当代作家评论,1986(4):32-36.
被引量:3
9
傅书华.
向人物性格中的深层结构突进──试述性格结构中的无意识心理[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5(2):21-25.
被引量:2
10
周立人.
论《爱孩子的人》的形象体系[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2(1):74-77.
<
1
2
>
理论月刊
200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张文斌
司黎明
易仁
张平
李锋
周鸿亮
许新斌
李天福
杨俊芳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商学院
相关主题
金融配套改革
金融体制
国有企业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