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读余秋雨的《道士塔》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7期32-34,共3页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参考文献15
-
1刘诗平 孟宪实.《百年敦煌: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第20、70、72页. 被引量:1
-
2荣新江著..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73.
-
3金荣华著..敦煌文物外流关键人物探微[M],1993:142.
-
4.《敦煌西域出土文献的一个综合统计》[A].郭锋.《唐史与敦煌文献论稿》[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第387-412页. 被引量:1
-
5弗吉利亚斯·弗姆.《道德百科全书》[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第462页. 被引量:2
-
6罗素.《西方的智慧》[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第10页. 被引量:6
-
7.《顾准文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5-316页. 被引量:23
-
8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
9黎鸣.《问人性》上[M].团结出版社,1998.第181、185页. 被引量:1
-
10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672
-
1柳正权.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
2梁韦弦.老子、孔子及韩非思想四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4):52-56.
-
3樊浩.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J].人文杂志,2004(4):24-28. 被引量:1
-
4李守庸.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
5严清华,朱华雄.传统诚信理念规范市场秩序的机制和效用探析[J].中州学刊,2004(4):160-163. 被引量:1
-
6储昭华.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究竟何在——兼论儒家自由主义如何可能[J].江海学刊,2004(4):53-57. 被引量:3
-
7朱大渭.儒家民族观与十六国北朝民族融合及其历史影响[J].中国史研究,2004(2):37-64. 被引量:14
-
8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2):42-52. 被引量:12
-
9徐亚文."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J].中国法学,2004(4):46-54. 被引量:29
-
10曾琦云.《论语》“道”论[J].求索,2004(8):145-147. 被引量:1
-
1张琪,唐海曦(指导教师).一声叹息——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J].作文成功之路,2009(1):40-41.
-
2生民.读余秋雨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1995(2):44-48. 被引量:6
-
3黄亚.《道士塔》的对比艺术[J].才智,2008,0(10):182-182.
-
4黄筱.王道士不能承受如此之重[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5(3):23-23.
-
5樊镔,锺尹.敦煌文书:苦涩的回忆[J].今日东方,2000(1):57-59.
-
6叶娟.莫高窟被掠文物知多少——配合课文《莫高窟》[J].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2006,0(Z2):67-68.
-
7唐刃.余秋雨散文的文体述略[J].文艺研究,1996(5):158-159. 被引量:2
-
8左玉碧.初读《文化苦旅》[J].语文世界(上旬刊),1999(3):14-14. 被引量:1
-
9白福伟.是“苦”还是“恨”——《道士塔》里的情感体悟[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9):102-103.
-
10缪惠丽.“委曲”还是“委屈”?[J].中学语文教学,2005(7):40-40.
;